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一炮打响说起
~~~——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一炮打响说起
~~~——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一炮打响说起
~~~——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一炮打响说起
     
2014年02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卫视喜剧竞争拼什么?
——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一炮打响说起
孙佳音
  告别了2013年那个歌唱节目一统江湖的盛夏,2014年伊始,各卫视都铆足了劲儿打造新节目,一时间音乐、益智、喜剧节目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形成。情人节前夜,事先预热并不算太充分的湖北卫视喜剧真人秀《我为喜剧狂》与观众见面,当晚收视率力压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和安徽卫视开播已有时日的《超级笑星》,33城及48城收视率均排名第一,成为十足的收视黑马。一档二线卫视的喜剧类真人秀缘何杀出重围?

  班底成色足

  虽然对参赛学员不设门槛,但《我为喜剧狂》的导师和嘉宾阵容绝对是重量级、超豪华。相声界“非著名演员”郭德纲、“综艺女王”谢娜、中国情景剧之父英达首次同台,挑选、培养喜剧咖。且不论三人如何为爱徒保驾护航,仅看他们在台上妙语连珠的点评、趣味横生的互动就已经值回“票价”。值得一提的是,《我为喜剧狂》的制作班底曾经操刀过《鲁豫有约》《超级演说家》《壹周立波秀》,对喜剧类节目、演播室现场的气氛也都有很好的掌控能力。节目的总编剧李亚也为人气节目《百变大咖秀》、热播网络剧《屌丝男士》写过剧本,许多网络上流行的搞笑段子都出自他之手。节目执行的总导演则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台湾的综艺节目模式,师从当年捧红吴宗宪的金牌制作人张志鹏。

  就说三分钟

  “《我为喜剧狂》在筛选选手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个标准:我们确定的表演形式,它就是一个三分钟左右的段子,等于你站在台上,就得给观众逗笑,而不要做那种十几分钟的传统小品。”总导演在分析定位和策略时坦言,“小品是要架构一个故事,短时间内很难创作出精品,即使创作出来效果也不会太好,会影响节目的质量。”于是“短平快”让当下热门的社会问题,比如房子、堵车、雾霾都能被糅进“段子”里,得益于团队多年来的制作经验,对于一人、二人,甚至三人脱口秀的把握都相当纯熟,民生类话题让观众听得有共鸣,又避免了春晚小品故事造作的尴尬。

  人才是关键

  细数一下,2014年有将近20档喜剧类综艺节目上线,仅第一季度就有六七档。可以说“喜剧”已然成为2014年综艺荧屏的关键词之一。与其探讨喜剧节目是否上马过多,容易在歌唱选秀扎堆后,造成新一轮跟风;不如直面一个现实——哪怕有那么多喜剧类节目,但依旧精品寥寥,即便是“同质化”也是低档次的同质化,而不是音乐类节目发展至今高级别的“同质化”。

  目前阶段,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喜剧创作人才的匮乏,这也是国内脱口秀节目大多后继乏力的原因。一方面,喜剧创作和表演,不像音乐、影视,鲜有科班院校设立专业进行系统培养;另一方面,即便“自学成才”的网络段子红人也大多无法靠写作养活自己,就不要说那些一年只能磨出一两个春晚小品剧本的编剧了,喜剧创作者很难靠写作就过上体面的生活。卫视喜剧节目的比拼才刚刚开始,没有人才就没有收视,但愿有最好人才团队的最后都能笑得高兴。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热线速递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时尚先锋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照着当年剧照“情景再现”
“漂泊的荷兰人”何以屡创“古典奇迹”
卫视喜剧竞争拼什么?
“达人秀”六强尘埃落定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卫视喜剧竞争拼什么? 2014-02-17 2 2014年0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