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火星已经不足为奇了,最近流行的是《来自星星的你》。有粉丝竟不惜花重金在报纸刊登广告为这部剧的主角庆生,它之所以这么火,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角外形好,剧情吸引人,其次是因为这是韩剧。前者可以理解,至于韩剧这方面的原因,则可能要绕几个弯:追随者多了难免生出是非,有句话说是“韩剧是女人的AV”,意思是它能引发观众的肉体想象,话虽难听,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
对韩剧的批评由来已久,表面看这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太热太火,其实更主要在于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帅气的外表,浪漫的爱情,不接地气的元素经常出现在韩剧中,有人对年轻人的审美感到忧心忡忡,也担心这种价值观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一种更具批判性的分析则怀疑,这种浪漫得近乎不切实际的爱情总能受到国人的追捧,它是否意味着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在爱情中不尽如人意。
幸福爱情靠韩剧创造,有人俯身做韩剧的粉丝,有人则对韩剧嗤之以鼻,甚至以公益之名表示反对。其实,不仅是韩剧,来自韩国的音乐组合也曾遭遇国内的抵制,前些年,国内网友发起“69圣战”抵制韩国组合Super Junior,看似事出偶然,但确切地说,双方早有芥蒂。这并非简单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起作用,韩剧这类文化产品不仅代表一种地域文化,它还是一种消费时尚,在批评者看来,韩剧的所有浪漫最终指向的是肉体,它有着十足的庸俗气息。当然,若是普通商品尚不足为奇,真正让批评者不满的在于,它假以文化之名。
这些批评可能有其依据,但可能也言过其实,类似的批评可能主要是基于电视剧的市场号召力,而非它的消极影响。若真的如此,批评者大可释然,毕竟和《来自星星的你》同时流行的还有来自美国的《纸牌屋》,除了韩剧还有美剧,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受众,当然,更重要的是,一部剧的成功受制于很多因素,即使它是烂片,但只要对上了观众的口味,有时甚至只要满足了好奇心,就可能赢得市场。不仅是韩剧,来自中国的部分电影何尝不是如此?前些天,一位评论员认为中国电影业太戏剧,理由是:“一个演员第一次当导演,票房12亿;一个作家第一次当导演,票房8亿;一档电视节目拍成电影,票房已破6亿……”这是颇为典型的“中国感伤”,但稍加斟酌就不难发现,它所道出的“荒诞感”其实也是当下的世界潮流。
因为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最近中国导演的作品《白日焰火》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只是,在韩剧、美剧的锋芒下,它还是显得有些失色,这也难免有人为之抱不平。文艺作品如今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叫好与叫座之间经常隔着一条鸿沟,如果文艺青年们还有点思想,那么在享受思想的同时最好也要做好孤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