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最近很困惑。
先是邀请90后网络红人马佳佳去万科上公开课,引起各方激辩。紧接郁亮便亲率高管“拜师”小米总部。再往前,万科曾在去年先后“取经”阿里和腾讯。
万科说从这些企业里学到了一些新鲜词:虚拟平台、生态圈、粉丝经济、流量。虽然“90后不买房”的判断太过武断和危言耸听,但房子越来越薄利却是回天乏力的事实。万科“跨行”取经,不得不说是先见之明,但到底该怎么“转型”,却是一件让房地产大佬们焦虑的事情。
这让人想到当年的腾讯。15年前,腾讯的收费尝试并不成功,无法实现盈利的马化腾甚至考虑过将其“贱卖”。直到后来,腾讯通过公共聊天、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扩展产品招揽了大量用户,最终以增值服务实现了稳定的盈利。正是这种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基础,以产品为平台展开各项业务的模式,成就了今天的腾讯。
事实上,小米的模式和腾讯类似。小米手机本身只是平台,负责“养成”粉丝,而更多的收入和盈利都在此平台之外,这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更何况,小米卖手机也并非不赚钱,仅仅是薄利而已。
那么,万科能否走上与腾讯、小米类似的道路?
业内预测,未来5年万科服务的社区可能增加到500个至600个,其中包含了100万住户、约800万的人口规模。房子是平台,800万的人口就是“流量”,万科要做的,就是考虑这800万人口的吃饭、上学、医疗和出行,这种最直接的互联网思维显然要比“卖水”更好的利用了自身的平台优势。
而值得庆幸的是,万科的多元化业务更是早早的走在了行业的前头。就像王石曾说过的那样:“万科的多元化战略还是以房地产为主体,未来会建医院,会建学校,更会建商场。”万科走互联网思维的转型思路,似乎更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