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失联客机最后和卫星联系的时间是3月8日8时11分,和之前公布的在民用雷达的消失的时间相比,飞机实际上继续飞行了近7个小时,这就颠覆了我们以往所有的认识。这次失联事件也不再像是一次简单的空难事故。”按照马来西亚方面发布的最新消息,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王亚男判断,劫机的可能性非常大。
客机驾驶人员确有很大嫌疑
“应答系统确认是被人为关闭,飞机一直根据导航点在航行,并且在雷达消失之前有过技术躲避动作……这两天有很多新线索显示曾有人接管飞机,而且这些动作不像是外来劫机者能轻易做到的,肯定是一个飞行或工程经验丰富的人。”王亚男说。
一位民航飞行员表示,美国911恐怖袭击以后,基本所有民航飞机都加强了驾驶舱门的厚度和安保功能,这个门用枪也打不开,机场安检不会放进能强行打开驾驶舱门的工具,用人力强行撞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机组人员进入也需要输入密码。
另一位飞行员介绍,这架飞机已经非法关掉了应答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与外界断绝了联系,不再通报自己的位置,这种“半隐身”的状态,就像夜间开车上路不开灯,意味着它将有可能与其他不明情况的飞机相撞。但我们看到,在雷达追踪的最后位置,飞机在29500英尺的高空飞行。民航航线分层基本都是按1000英尺为一个单位,整数分层,以便于不同航班的航线错开。29500英尺的非正常高度就可以避免和正常飞行的航班相撞。所以,客机的驾驶人员确实有很大嫌疑。
当然,就现有的信息来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没有跟地面提出过任何诉求,而是主动关闭了通讯设备。“这是非常罕见的。”王亚男认为,劫机者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同时,对于机上乘客的下落,虽然仍不明朗,但乐观的成分有所增加。
马方应该没有隐瞒信息的必要
马方公布的信息时常前后矛盾,许多重要信息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多日陆续公布,是不是马来西亚方面出于政治原因在故意隐瞒?王亚男对此的分析是,基本不可能。
“隐瞒民用航班的任何信息对马来西亚都没有好处,也没有这样做的必要。”王亚男认为,信息有一些滞后的过错不在马方,虽然它的搜救做法不一定高效,但是事件发生之后,确实需要一个数据确认和汇总的过程。“比如说,从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传回的数据,是通过卫星电路传输给发动机制造商,也就是罗罗或通用等公司。这些数据、信号马来西亚方面一开始是不掌握的,如果要获得这些信息,必须要发动机公司提供,然后需要中转和其他方面的评判,中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3月8日2时15分出现在马六甲军用雷达上的信息的披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确认过程,而马来西亚15日的发布会是综合了所有相关方的数据。
至于飞机会不会已经被其他国家的雷达发现,但这些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不想暴露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不公开。王亚男认为,在调查的初期有这种可能,但随着调查深入展开,可能性在下降。“虽然军用雷达数据关系国家安全,但是随着联合搜救的进一步展开,对于参与调查的关系国来说,隐瞒的害处都大于好处。印度已经表明,他们的雷达没有监测到可疑目标,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国家站出来表态的。”
降落在蒙古或索马里可能性不大
飞机最后和卫星联系的时间是3月8日8时11分。在燃油供给即将中断时,飞机发动机系统会自动发送最后一组紧急报警信号。正常飞行会多储备1-2小时燃油,考虑到之前公布飞机燃油约可维持7个小时,加上飞机做折返动作会使耗油更快,王亚男认为,“8时11分”这一次被卫星获取的信号可能是燃油耗尽时飞机发动机发出的报警。不过也可能是飞机完成了某种着陆动作,即在某一正规机场降落,或者迫降时,发动机在报警。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的雷达都找不到MH370?有人提出,可能是飞机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监控。但是王亚男和两位民航飞行员均否认了这一猜测。雷达的盲区大约是距离地面10-100米的距离,在陆地上,超低空飞行的难度大,而且耗油严重。一位飞行员称:“民用客机的飞行高度不会低于300米。短时间规避雷达可以,但长时间不可能。”王亚男猜测,飞机可能就没有接近大陆的某些位置,而是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飞行及降落。
有媒体援引马来西亚军官的话称,飞机应该是向北或向西降落在蒙古或索马里,据称这两个地方有机场不需要目标国同意就能着陆。王亚男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如果按照飞机的航油计算,到达蒙古必然要经过中国大陆,那么在中国领空一定会被中国军方发现,所以肯定不可能。而要去索马里,就必须跨越印度洋南面直奔非洲,要做长时间的大洋飞行,没有地面引导和气象服务,难度很高。”
他表示,这个飞行方向他是认可的,但是截至目前,还没任何一个机场发现不明身份的飞机降落。可能是劫机过程发生了某种飞机安全恶性事故,比如坠海、触地。“但不会是击落或和其他飞行器撞击。击落来路不明的飞机是重大的国防事件,一定会通报。撞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