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歌非常适合在印度听,是Karunesh所作的“Punjab”,女声吟唱,曲调明快,风情万种,和这个浓艳的民族相得益彰。
印度人是善于驾驭颜色的,以金红为主,辅之湖蓝,玫红,嫣紫,兼以白绿调和,所取之色皆明艳,绚烂到不可忽略。我曾看见年老、皮肤黝黑粗糙的妇女身着湖蓝纱丽,这般张扬,在他处是少见的,她坦然步过,丝毫不觉违和,剩我在她身后,流连赞叹再三。
被打翻的不只是我的色彩观,还有我对事物的观感。原以为不可调和的事物,浑然天成的出现,纵然贫瘠惨淡,也要守护美丽,哪怕所拥有的只是一块纱丽,一件首饰,美得泼辣鲜明,不屈不挠。
起笔时,这篇文章的名字已经定为“废墟上的圣境”,是这一路行来,落入眼底的风景教我如此想。表面看来,它委实贫瘠,不需讳言,深入去想,它又丰饶。我不能忘怀,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看身着艳色纱丽的妇女经过,如盛开的花朵。遥遥一望,已入心田。行走在这广袤大地上的人,是最动人的风景。
在印度坐车是考验心理素质的,且不说路况之曲折,车况业已令人叹服。不正常的车才是新的,干净的,正常的车都外部刮痕无数,内部设施陈旧,司机不以为意,我们也就跟着淡定,标准低到只要车子能正常发动就可以了。
司机的驾驶风格极为彪悍,用“狼奔豕突”来形容实不为过。一辆破车开得四蹄腾空,配上街道上的尘土,颇有腾云驾雾之感,我算胆子大的,坐吐客吐客(音译,印度一种电动三轮车)也深觉惊险刺激。
街道之上,车流汇集,车与车之间间距极小,还有摩托车和行人穿梭其间,常有错觉会撞车或撞人,却每每涉险而过,印度司机的驾驶技术真叫人膜拜。我一个在北京历练多时的人尚觉心有余悸,不知那些欧美来的,严守交规秩序的人作何感想?
在印度开车太文雅的话,可能一天也过不了几个路口。好在印度教禁酒,所以看似凶险,其实无碍,通常司机在清醒状态下的驾驶技术是值得信赖的,何况,留神看去,他们是乱中有序的,两车相遇,必有一让。这种从容礼让,都与它表面的杂乱无序形成鲜明的对比。
穿梭在大街小巷,尝试各种交通工具,有时会路过菜场,在路边的水果摊买水果,看见绿叶蔬菜就集体激动不已,奈何餐桌上很少见到绿叶蔬菜的全尸,估计是被碎尸万段之后裹在咖喱里了——念及,甚是忧伤。
吃不惯咖喱的四个人靠着对炒饭、炒面、干饼子的热爱坚强度过了半个月,对祖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升起无比的思念和眷爱之心,其间吃光了十五袋榨菜,若干老干妈和一袋老坛酸菜……每次看到老干妈的头像就泪流满面。虽说这是朝圣之旅,若没有老干妈(女神)的陪伴,我们很难保证还能一路欢歌笑语,不起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