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网络上输入关键词“辐射”和“海产品”进行检索,马上就能找到相关内容的网页,发现这个传言最早出现在2011年三四月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每隔几个月,这神秘的“6艘装满海产品的货轮”就要出现一次。传言内容无任何变化,涉及的海鲜品种也没有改动;不同时间传播出来的消息,货船到港时间有共性,多为每月“22日”或“27日”;传言中涉及的港口信息不明确,上海、青岛、大连等6座城市屡屡“躺枪”。
在这个传言刚刚出现时,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明确表示,当时我国已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对于进口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食品,报检时必须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原产地证明,检验检疫部门还会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此外,上海口岸对所有日本输华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
“实际上,据我知道,现在进口日本海鲜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全上海大概有1500-2500家日本料理店,开开关关很频繁,使用的海鲜原料也来自世界各地。哪怕它名字叫日本料理,海鲜原料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找价廉物美的替代货源并不难。”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告诉记者,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海外进口的水产品有非常严格的检查、检测程序,不符合标准的水产品不可能进入国内市场。
随后,记者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获悉,2013年,经上海口岸进境的食用水生动物共38934批、总重量32594吨、货值5.47亿美元。进境水生动物以甲壳类为最多,贝类居次,鱼类最少。
2013年上海口岸共计检出不合格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批次23批,不合格货物重41.05吨,货值17.74万美元。2014年以来,仅以上海机场口岸为例,已查获不合格的进口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共计73批次,不合格产品包括龙虾、象拔蚌、扇贝、生蚝、石斑鱼等价格不菲的海鲜类食品。3月14日,有关部门还对截获的旅客禁止携带入境物品以及不合格的进口水生动物、水产品开展了集中销毁活动。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