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见”肯尼亚 似是故人来
鲁雁南
  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由新民晚报和辰山植物园联合主办的“老凤祥”第二届上海国际兰展上,17个国家和地区“兰花代表队”悉数上场,“兰界奥林匹克”规模初现。其中,肯尼亚、南非、秘鲁、乌干达、日本等5个国家都是首次参加上海国际兰展。特别是肯尼亚,此次亮相也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兰花“处女秀”,因此所布置的景点主题就叫“初见”。

  不过,记者昨天在园内偶遇来自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高级研究员斯容·玛辛德(Siro Masinde),听他和随行的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一番介绍才知道,“初见”背后,早有一段中非合作的佳话。

  竹枝搭成的小屋,一派原始风情;石板铺就的小径,召唤探寻的脚步。站在肯尼亚的景点前,皮肤黝黑的斯容颇为自豪地演示其团队设计理念:正对观众的小屋外立面上,贴着一张人类始祖群像,群像中间的位置是掏空的,仿佛开启一扇“窗”,既可以向内打探东非国家的“兰世界”,也能从屋内把头探出“窗”,正好和“祖先”们合个影。

  “兰花和我们人类一样,眼前的美丽都是一步步进化而来”,斯容告诉记者,肯尼亚共有约250种兰花,包括非洲豹纹兰等一些特有品种。此次挑选了一些品种来展示,更多的则以模拟其原生环境及多姿多彩的图片形式来呈现,希望人们通过兰花,走进这片素有“人类摇篮”之称的东非大地。

  “肯尼亚国内每年也有一次兰花展,但是规模很小,在兰花育种、栽培等方面的科研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斯容说,此次受邀参加上海国际兰展,就是一个面对面学习的好机会,完全得益于去年底开启的一项中非合作项目——按计划,辰山植物园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在兰花研究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借上海国际兰展舞台上演兰花“处女秀”,只是一个开始。

  本报记者 鲁雁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青浦三年内增公益林7700亩
彭丽媛访德用国产手机带来新一波“国货热”
“初见”肯尼亚 似是故人来
世界咖啡大师中国区选拔赛开锣
全球首份雪山矿泉水标准出台 已获水源地省政府卫生厅批准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初见”肯尼亚 似是故人来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