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老师没有来
丁中德
  丁中德

  到美国后,一晃,六十多岁退休了。那天我兴冲冲拿了体检证明去健身房的老年班报到。

  这里临近犹太人居住区,老年班上清一色的犹太人,大多七八十岁,兴许还有九十挂零的。起先我融不进他们的圈子,感觉自己总在“圈子”外面。这天我去健身房,刚进门有个老太就对我说:“今天老师没有来。”我一听,转身就走。老太又说:“别走,留下来一起锻炼吧。”我犹豫了一下,提着包进去了。

  我从墙边拖了一张椅子,走向自己的位置,从包里拿出两个五磅重的哑铃和一个折叠起来的塑料软垫。哑铃放在椅上,软垫铺在地上,然后,站在椅子后面等候口令。

  谁来喊口令呢?

  只见第一排的大胡子老头颤巍巍上了台,有一个胖老太吃力地帮着递上哑铃和软垫。

  第一节是跳跃运动,大胡子老头口令喊得很准,但动作一点也不准,脚几乎没有离地。第二节是头部运动,他摇头晃脑喊口令,还模仿老师的西班牙语口音,惹得台下哄笑。第三节应是平衡运动,他却做起第四节伸展运动,台下大噪。他喝止:今天我是老师,先做第四节!回过来做平衡运动时,他却喘着气说:“请量力而行,站不稳的拜托扶着椅子!”自己果真扶着椅子,口令也喊得有气无力。

  好不容易十五分钟过去了,接着的十五分钟是哑铃操,哪几节该坐着做,哪几节该站着做,大胡子老头倒是记得清清楚楚,可没来由他长叹一声:“你们付过我钱吗?”台下又一次响起哄笑。

  最后的十五分钟是垫上运动,我刚躺下,就听得有人喊道:“虫,虫!”这是在叫我呢,我忙坐起。我的名字是“中德”,英语把姓放在最后,他们就认定“德”是我的中间名。我反复声明,中国人不像西方人,没有中间名,可他们不理,按他们的理解,把“中”当成我的大名,叫起来,还念成“虫”。

  我一看,原来进门时喊我留下的那个老太要我上台替换大胡子,因为大胡子已经声嘶力竭了,况且他没本事示范垫上运动,譬如俯卧撑,何况还有比俯卧撑更难的:俯卧在地,抬起头,两手两脚也得同时抬起,反复十五次。

  我摇摇头,不想干。那老太又发话了:“年轻人,别推托了,班上只有你能做完垫上运动!”

  我也知道,平时,班上多数人是坐在椅上或扶着墙伸伸腿扭扭腰“完成”垫上运动的。还有少数人也是躺在软垫上装装样子,只有我一个是“真功夫”。

  盛情难却,我就上台施展“中国功夫”了。我一边做,一边喊口令,累得一身汗。

  从那天以后,我和班上的犹太人就有说有笑了,喊多了,也记得清他们的名字了。那个大胡子老头82岁,叫鲍勃,姓阿布拉莫维奇。那“慧眼识英雄”推我上台的老太过了感恩节满94岁,叫南茜,姓古特曼。不过他们还是一个劲儿叫我“虫”。直到有一天,鲍勃听说我来自上海,兴奋得把我的手都握痛了。原来他早年跟随父亲在上海虹口避过难,那是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年代。出于这份对上海人的感激之情,他耐心地逐个敦促班上每个人准确学会了拼读我的名字。

  多谢“翘课”的老师,我交到了这么多好朋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非公医院大有作为
今天老师没有来
鹿鸣幽深透书香
庐山锦绣谷 网纹画
玉中之玊
榕树的聪明
今宵灯谜
山水武义行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今天老师没有来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