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省下的都是钱
吴 强
  吴 强

  一片违建,搭了拆、拆了搭。偷偷摸摸搭,曝光后,轰轰烈烈拆,报道后,民心大快;但是,大快很快过去,违建又长起来了;

  一条河道,脏了清、清了脏。偷偷摸摸排,曝光后,轰轰烈烈清,报道后,民心大快;但是,大快很快过去了,河道又脏起来了;

  一处公共设施,建起来时风光无限,日常维护丢在脑后,曝光后,才说要大修。大修花的钱,或许比日常维护多得多,但日常维护工作难以看到,大修则又可以大张旗鼓……

  这三类事情,都是本报报道过的,不再点名,因为并不是个案,有一定共性:

  媒体监督后,有关政府部门作出回应、有所动作这件事情,一方面当然要肯定其为民生、公益考虑,有服善之勇;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整治方式总难让百姓满意。问题之所以一再复发,治而不理,当然说明整治管理的确有难度,可能有历史欠账、有多方博弈、有牵制掣肘,同时也凸显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没有长效机制,这类问题就容易沦于不举不究、治而复发的窘境。

  再进一步,每次的整治活动,可都是要花钱的,在不少案例中,花的钱还不少,比如拆违,拆除需支付机械费用和人工费用,仅一台挖机每天租借费用就至少约1500元,还要付工资给实施拆除的工人。因此,除了大快人心之外,还要知道,执法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固然因为违法现象的多少和难易而不同,但更可能因为治理方式的效率而有高低。好的机制,可以花小钱办大事;不好的机制,可能花大钱却没办成事,或者没办成多少事。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愿做无根据的猜想,只假设为有关部门脑筋动得还不够,法子想得还不多。

  这两天,本市部分市级预算单位公开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政府自身开支继续缩减,有的预算单位公务用车出现“零预算”,这当然是可喜现象,没有必要的公车费,省一笔是一笔。日常行政中的花销,比如上面说的顽疾整治,可能没有“零预算”那么显眼,但只要是省下来的,何尝不也是钱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评估终止后谁主高校“沉浮”?
省下的都是钱
泡 面
放要真放,管要真管
新衣帖
奇葩建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省下的都是钱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