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基站”,是非法无线电发射设备,由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发射器、一根天线、一部手机、一个电瓶和电源转化器组成,其中手机是用来测频点的,到了某个区域后,用这个手机就可以测定出这个区域基站的频点,然后再把频点和短信内容输入到电脑安装好的程序上开始大批量群发,在不知道对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可以使附近用户的手机收到短信。发送短信显示的号码一般是10位数字以上,具体号码可以任意编造。这样发送短信无须向通信公司付费,省下一笔可观的广告费用,且受众范围精确。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发射器、一根天线、一部手机等,就可以披上高科技的“马甲”,“组装”成一个“伪基站”,在不知道对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使附近用户的手机收到垃圾短信,达到促销商品等目的。
昨天下午,静安区法院开庭审理本市首例“伪基站”新类型案件,郝强和王良(两人均为化名)以涉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被提起公诉。他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发送了近百万条短信,导致大量用户手机脱网。
开车兜圈发送短信
今年32岁的郝强来自内蒙古,42岁的王良来自青海,两人是远房表兄弟,却因为“伪基站”走到一起。
昨天,郝强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本是来上海做小生意的,主要卖皮鞋、箱包。因为听说有一种机器不用花钱就可以发送广告短信,于是以9.6万元的价格从深圳买了2台伪基站设备。
为了招揽生意,他在喜来登等市中心的高档酒店租赁场地开“名品特卖会”,并雇佣王良开车,载着“伪基站”设备在特卖会周边兜圈子,向周边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发送促销短消息,工资为每天100元。
王良则承认,自己最多一天能发约18万条短信,少的也有万条。
一错再错双双落网
“伪基站”的广告效果明显。根据特卖场营业员的证词显示,9月9日到11日,有不少顾客收到短信后光顾卖场。因此,尽管9月11日下午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工作人员对郝强进行查处,并作出行政处罚,没收了相关设备,但之后,为了“甩货”,也为了赚回买设备的成本,郝强决定继续用伪基站“促销”。
去年10月初,两人故伎重施,又在酒店举办特卖会,租车携带“伪基站”占用周边无线电频率,持续发送促销短信,被公安人员当场查获。
辩称“不知道是犯罪”
昨天下午,庭审中,郝强、王良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但均表示“不知道使用伪基站是犯罪”。郝强解释道:“当时卖设备的人和其他朋友都跟我说,只要不发诈骗短信、不坑人就没什么问题,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但检察院认为,去年9月,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曾因使用伪基站查处王良并没收设备,郝强和王良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两人依旧选择了再犯。两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郝强作为主犯,建议法院在有期徒刑3年以上4年以下量刑;王良作为从犯且有自首情节,可在有期徒刑2年以下1年以上量刑。
法庭宣布将择日宣判。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