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组委会的考虑确实有一定道理。艺术人才的成长的确需要一定的周期,频繁而大规模地选拔,只会走向“竭泽而渔”的境地。遥想两年前停办第十五届青歌赛时,有业内人士就赞同说:“不能像割庄稼一样,一茬又一茬割得太勤。”事实上,近几年音乐选秀节目过度泛滥,已经导致优秀人才的储备资源减少。如青歌赛,近年走出的优秀歌唱家远不如以前多;再比如去年的《中国好声音》,选手普遍不如第一届有辨识度。更明显的是,一大批“老面孔”频频“回炉”参赛,让人惊艳的新“声音”却寥寥无几。
但话说回来,民族、美声、流行唱法的比赛毕竟是青歌赛过去十五届的主体部分,取消它们也就意味着本届青歌赛失去了其最大的特色与看点,也难怪一些观众会觉得不能接受。
其实,为避免民、美、通唱法出现“人才荒”,并非只有暂休比赛一条途径,如果像有观众建议的——缩小选拔规模或改革现有赛制,或许能解决两难问题。而去年因种种原因错过第十五届青歌赛,准备今年再战的一些优秀选手,也不会成为“遗珠之憾”了。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