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文化新闻·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中已经用力 节后也要使劲
“上海之春”应完善“推新”后续机制
杨建国
  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年已成功举办了第31届。作为我国举办历史最为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早已确立了“力推新人新作”的特色主旨,每年都有一大批新人新作在舞台上出现。回顾和检视刚刚过去的第31届“上海之春”,也许又会发现新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完善办节机制,促进“上海之春”越来越成熟提供参照。

  “助推”功不可没

  谈到“上海之春”力推新人,总会想到今年先后离世的小提琴教育家郑石生和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郑石生和闵惠芬原先都是上音附中默默无闻的学生,因参加当年“上海之春”的比赛而脱颖而出,确确实实是“从‘上海之春’走出来的音乐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届“上海之春”期间,全市各专业乐团都会推荐富有潜力的年轻人亮相舞台,如今许多活跃于舞台的知名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等,都具有相伴“上海之春”成长的经历。

  但是,由此把被广大市民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家们取得显著的艺术成就,都归功于“上海之春”,也显然不是事实。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所在文艺院团环境的熏陶和提供机会,离不开热爱音乐的市民们的推崇与厚爱,也离不开自己的奋斗与努力,而“上海之春”适时地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更需雪中送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之春”是城市文化发展体系中的一个平台,它在发现和力推“新人新作”的机制上,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本届“上海之春”在关注本地新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办节机制,打开大门邀请全国各地的青年歌唱家、演奏家汇聚申城一展才华,演出效果和观众反响都不错,但“推新人”的力度仍然不够大,像郑石生、闵惠芬一样从“上海之春”脱颖而出的新人,已经多年未涌现了。在本届“上海之春”的多场音乐会上,一批已在国内外获奖的年轻人得到了演出机会,尽管他们接下来还可能在新增设的评选中获奖,但对于他们来说,锦上添花般地获得“上海之春”的优秀奖,是否比夺得国际比赛、全国比赛的奖项更有含金量?按艺术规律来讲,给他们提供更多在舞台上展现、锻炼的机会,才是雪中送炭。

  着力后续发展

  “力推”需要策划和执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本届“上海之春”既然能与中国音协联手邀请“金钟之星”来沪,与中央音院合作举办“南与北对话”,与云南有关方面联合为新人开独唱音乐会,为何不能继续相互合作,把涌现出来的上海新人推荐到全国各地展演?“力推”还需要完善后续机制,如本届音乐节期间的“华东舞蹈比赛”首次评选了“华东舞蹈之星”,假设这些年轻人还可以获得很多“上海之春”为他们创造的后续机会,这份奖状也许更有价值。

  事实上,许多国际比赛、音乐节一旦发现了优秀新人,就会马上启动配套的后续机制,如张昊辰获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后,刚下领奖台,立即就让他确认国际巡演100多场的合同;石倚洁在欧洲国际声乐比赛夺奖,马上有经纪公司递上职业发展合同。如果“上海之春”并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热闹一阵子的文化活动,而是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善于发现新人,形成为优秀新人创造后续发展机会的机制,那么,“力推”就会显得更加务实有效。从此意义上说,“力推”的功夫不仅应花在节内,更应花在节外,对新人如此,对新作亦应如此。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5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6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9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10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11版:评论·随笔
   第A12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3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4版:上海新闻
   第A15版:上海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社会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化新闻·评论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新民俱乐部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专版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新民健康/专版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当代音乐要“换耳朵听”吗?
图片新闻
节中已经用力 节后也要使劲
欧洲“幻想”融中国“流水”
中国“一笙” 添墨加彩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评论A24节中已经用力 节后也要使劲 2014-05-20 2 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