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不起眼的石头、被人丢弃的泡沫塑料、施工队用剩下的干水泥块,这些似乎没有一点使用价值的废弃材料,在寇育湘老伯手里,变成了充满创意和智慧的手工艺品。在100平方米不到的居室里,不论是墙上还是桌面上,到处都放满了寇老伯用废弃物创作的作品,每一件都有一种人在画中行的意境,令观者回味无穷。
书房变成盆景园
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不但要对精选后的材料消毒,还需要有一定的美学造诣和造型构图知识。而这对退休前是上海人民公园美工师的寇老伯来说,恰好轻车熟路。早年毕业于专业美校的寇老伯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家。
寇老伯住在徐汇区凌云街道,他家的书房恍如一座山水盆景园:小巧玲珑的亭廊楼阁,大气磅礴的重峦叠嶂……这些美不胜收的盆景都是用生活和建筑废弃材料制作,可谓巧夺天工。老人家悄悄透露了一个小秘诀,在制作立体螃蟹工艺品时,只需要将洗干净的螃蟹放入微波炉内转三次,每次三分钟,拿出来后立即按照构图粘到图板上,又简单又有趣。
弃物有了新生命
老伴鲍砾与寇老伯同为蒙古族,说起家中这些宝贝如数家珍。鲍阿婆介绍,退休后她和寇老伯开始到国内外的名山大川旅游,看到许多旅游区为经济效益开山采石非常震惊。一人带走一块石,风景区风景从此不再。原本就是美工师的寇老伯回沪后,将目光瞄准了小区内外的废弃建筑材料,并在捡拾中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
在寇老伯的匠心独运下,他创作的盆景和工艺画,立体、生动,原本无生命的物质变得有了情趣、有了观赏价值。
老伴全力来相助
鲍阿婆不但全力支持寇老伯的“盆景屋计划”,还积极参与,她邀请了凌云社区少数民族联络组的居民一起来当参谋,让老伴的“家庭盆景博览会”更有创意,更赋有文化特色和环保魅力。老两口的儿子在国外工作,平时他们心无旁骛地在社区创建“盆景屋”,这成了他们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寇老伯说,盆景制作体现创作者的心灵和智慧,要动脑筋,巧构思、巧设计。为了对子孙后代负责、对环境保护尽义务,他会一直坚持用环保理念打造作品,追求人生的至善至美。让“盆景屋”常建常新,让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