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看“老外经济”
魏海波
  魏海波

  周末的晚上,华灯初上,漫步走在西区的东平路、桃江路、岳阳路一带,总是能看见一群群的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或悠闲地坐在沿街的咖啡店,红酒吧前漫不经心啜咖啡品红酒;或拖家带口,举家出游,尤其是那些刚刚学步的小老外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格外引人注目。东起汾阳路,西到武康路,北起巨鹿路,南到建国西路,这一带有几百幢风格各异的老洋房,开出了几十家别致的咖啡馆、红酒店、欧式餐厅和酒吧,已经成为住在上海的老外们最喜欢扎堆的区域。

  只要用心观察一下,不难看到:上海大概形成了三个老外扎堆的区域,第一个就是徐汇区这一带,以旧法租界为中心,以欧美老外居多;另一个是长宁区的古北,古北的黄金城道、水城南路、红宝石路一带以日本人、韩国人为主。第三个是浦东的金桥碧云社区,那里满目青翠、鸟语花香,有国际学校、教堂、橄榄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碧云社区。不夸张地说这三个地区已经形成了上海的老外经济地带。我指的“老外经济”,是指老外的消费生活。他们把时间大量消磨在红酒吧、咖啡厅和餐厅中,他们并不在乎价格的高低,却在乎安静、舒适、时尚和品位,只要听说哪一家餐厅味道特别好,他们会人人相传,没多久就挤爆了这家餐厅。尽管看上去只是吃吃喝喝的小生意,但小生意背后却有大名堂!第一,它可以聚集眼球,聚集人才,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来上海安营扎寨。第二,它可以带动就业,增加税收。第三,它是上海打造国际大都市的一张名片!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发展老外经济!要发展老外经济,就应当下力气解决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能不能把沿街的老洋房用置换的方式调整出来?比如说徐汇、长宁的沿街很多老洋房至今还空着,或者变成了大杂院,政府完全可以通过置换的方式,让居民搬出去,加以修缮再租给老外。这个和卢湾区打造思南路不一样,思南路那里过于高级、房租太贵,一般老外根本租不起,而且思南路远远没有东平路、岳阳路、桃江路和富民路聚集人气!其次能不能降低开店和发展休闲经济的门槛?我常跟老外聊天,很多人也想开咖啡馆、酒吧,但苦于不懂中国的法律、法规,很多老外被繁琐的手续吓住了,政府有关部门能否将手续进一步简便化?让更多的老外来这里创业,这样政府投入很少,既可以安置大量大学生就业,又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何乐而不为?

  我认为这样做可更好地打造上海国际化的名片,使上海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外,打造国际大都市,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当赋予许多实际的内容,让外国人在上海生活得开心、舒适。他们才可能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就是我看“老外经济”的出发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专版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际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夜光杯
   第B12版:阅读/连载
数量改变质量
爸爸的梅
仓保阿秋
我看“老外经济”
戏剧人物 (国画)
宝岛忆屈子
关山履痕 (扇面/国画)
绘制家的蓝图
新民晚报夜光杯B10我看“老外经济” 2014-06-14 2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