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是中心老城区,原来有个老菜场。这些年经济发展了,周围出现了好几家大超市,里面也有蔬菜专区,但大多数经过了初捡,扎成把,或装入漂亮的塑料袋或托盘内,价钱较贵。大多数普通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还是把菜场作为首选。
老菜场有些简陋,水泥台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木头案板上挂着肉,比邻是卖活禽的笼子,再过去就是养鱼池。污水横流、各种气味夹杂也正常嘛!最关键的是大家跟菜贩们脸儿熟,还个价,聊点家常,甩甩菜叶上的水,看看秤,谈笑中成交,其乐融融。
那个月,上面发通知,说要对菜场重新整修,为老百姓办实事。菜场暂停营业,整体搬迁至隧道边临时搭建的铁棚子里。
这次动作很快,一个月整修完毕,菜场换新颜。水泥台子上铺了瓷砖,地面换成暗红色不打滑的地砖,每个摊位上方安装了日光灯。整个菜场显得灯火通明。经营划定了区域,分熟食、蔬菜、活禽、鲜鱼鲜肉、杂货、粮油等区。菜场门口还有个市场管理人员办公室,门外摆着公平秤。这样就把老菜场改造成“升级版”,菜价也普遍比原来上涨了一成。与菜贩们聊起菜价,原来摊位费提高了,只有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进菜场的居民大叹:“伤不起”。
去年,有关部门说要对菜场进行二次改造,再度“升级”。在菜场门口出了一纸通知。只告诉了预期整修完成的时间和菜贩的暂营地。后来听说,菜场将会升为“奢华”级:熟食区一律在玻璃房里操作,干净卫生安全。活禽都用全新的金属笼子装起来,并有人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蔬菜区挂统一标牌,配上柔和的灯光。菜场正门有显示屏,将滚动播报全市和本菜场的即时价格,以使顾客能按图索骥。听说还要在菜场门口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保证合乎要求的菜才能上居民的餐桌。它将会成为全市的样板,届时还可能有外地的有关领导来观摩取经,或者带外宾来参观。
两个月的精修,验收合格后,菜贩们各就其位。我们在里面逛,的确让人赏心悦目。因为又分摊了改造费,这时的菜价已几乎与周边大超市的菜价差不多了。
今年“五一节”后,风闻菜场还要改造,上面正酝酿其方案。
还要改啊?周围的居民穷尽想象,会改成“皇宫”吗?如果是那样,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脱离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其中让我们最担心的是,在更加优美的环境里摆卖的菜那不是又身价倍增?经济收入窘迫的居民,能承受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