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建海来到上海财经大学,参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变化中的全球经济版图:挑战与机遇”演讲。作为一位严谨的经济学家,林建海在演讲中用了很多数据,他说,搞经济研究,离开数据就没有分量。的确,他的PPT里数据详实简洁,让人一目了然。更有趣的是,PPT是有动画的,记者听过许多演讲,可以说这是最独特的PPT。
人物简介
林建海,生于温州乐清磐石镇,1974年至1978年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1981年经考试被选派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1983年至1986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获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89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为永久雇员。2012年3月22日起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
背景资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4年,成立时共30多个国家,现在有188个成员国。该组织招聘雇员要求很高,每次仅招收20人左右,而报名高达数千人。但林建海通过考试录取了,当时IMF只有3个中国人。在IMF,他掌握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过程,严谨的作风使得他成长很快。1997年林建海被提升为高级经济学家,他在IMF重要部门都工作过,2010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秘书长。
2013年3月22日林建海正式担任秘书长,是继副总裁朱民后,另一位居IMF要职的中国籍雇员。
说经历 从温州小镇到IMF高官
林建海1955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磐石镇,由于从小喜欢读书,5岁就通过考试进入小学,一直成绩优秀。1973年高中毕业后当上初中的英语老师。第二年,他获得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填志愿时,他的班主任说:“你的优势是英语好,最好报‘外’字头学校,一志愿填北京外贸学院,二志愿可报杭州大学英语系……”林建海照着老师的话做了。
他接到了杭州大学的面试通知,考题是用英文念几段毛主席语录,便顺利通过了。三周后,北京外贸学院的招生老师也来了,他们从杭大老师那里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语成绩后,连面试环节都省了,见面只问了一句:毕业后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吗?他答:越远越好!他被录取了。
这样,林建海来到了北京,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时,正好学校有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他参加了选拔考试,结果脱颖而出。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学之路,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1983年转到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学前,导师找他谈话说,你是我手下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表现如何将影响以后是否录取中国留学生,你要多上几门课,争取尽快完成学业。林建海第一学期选读了六门课,他用了三年时间拿到了学位。
1989年,林建海申请要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拉加德在声明中称赞林建海丰富的工作经历给基金组织带来了极大益处。
谈现状 全球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作为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秘书长,林建海自然对全球经济很熟悉,话题就从目前的全球经济现状谈起。林建海说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经济增长基本上进入正轨,88个国家预测今年增长率为2%-5%,其中40多个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高,5%-8%,中国预计是7.5%左右,很少国家经济增长可能为负,说明全球经济情况正在好转,复苏正在进行。
尽管如此,但林建海认为全球经济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第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率不均匀。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近期增长率有所下降,IMF预计新兴国家增长率今年为4.9%左右,明年可能5%多一点。
欧美经济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特别是就业,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增长率可能3%左右。欧元区去年和前年是负增长,今年可能是正增长,增长1.2%左右,明年可能为1.5%左右。欧元区的金融市场改善比较快,在提高经济竞争力上做了很多努力,经济在复苏。
从全球看预计今年增长3.6%,明年4%左右。这些数据是IMF今年4月中预测的,7月中将进行修正。IMF每年4月、10月做一次大的预测,1月、7月会更新一次。
第二大挑战是全球高失业,金融危机以前,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平均是6.4%,2014年预计超过了13%。全球2亿人失业,年轻人占的比重很大,大概7500万。
第三个问题是政府债务严重,几乎每个国家的债务都显著提高,一个原因是金融危机后许多政府采取财政刺激政策,造成财政赤字上升;另一个原因是金融危机使政府税收减少。债务的一条红线是债务占GDP的60%,现在很多国家都超过了这条红线。
第四个挑战是未完成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金融改革涉及六个方面,包括会计标准、影子银行、数据收集和改善、场外衍生品、系统性重要的金融机构、巴塞尔协议三,这六方面的改革目前进展才一半左右。
论调整 寻找应对政策的平衡点
除了四大挑战,林建海认为最近还有一些新的风险需要关注,第一是持续的低通胀。四个大的中央银行,包括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通胀不超过2%,目前这四个国家通胀水平远低于这个数,特别是欧元区,是零点几。
为什么低通胀也是风险?大家都知道高通胀、高物价带来危害,低通胀或者负增长会出现什么情况?首先影响消费,低通胀使得大家把钱放在口袋里不花,这样消费上不去,经济增长就上不去。其次影响信贷,低通胀或负增长,债务就会加重。因此,通胀持续偏低,对经济增长危害很大。
第二个风险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波动性在加剧,如国际资本流动。2010年开始,由于美国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国家,但去年开始,美国表示将退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造成大量外资流出。这个流进流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第三个风险是地缘政治风险。一个是乌克兰,一个是中东,现在又加上伊拉克,如果处理不好,伊拉克会对国际油价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
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呢?林建海说一般来说有四大对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结构性调整。但每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一剂药方治好百病,运用的时候要考虑每个经济体能否够承受,找一个最佳平衡点,达到最高经济增长率,同时尽可能减少风险度。
这个平衡点不太好找。林建海举了一个英国的例子,1919年一战后,英国国家债务上升很快,国家债务占GDP高达115%,当时政府战后重整经济,觉得债务太高,必须降下来,通过财政紧缩政策,不花钱少花钱。但是债务不但没有降下去,反而提高了,到1923年,债务再次提高到了195%,也就是说财政政策过度了。这次教训非常深刻,英国人记住了,二战后,政府采取缓慢的紧缩政策,让经济慢慢恢复,经过30年的努力,将债务从占GDP的270%下降到了47%。这说明经济政策的调整十分不易,要找一个平衡点。
中国经济 不求高增长 应求可持续
说到中国经济,林建海认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非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就是所谓的影子银行。2003年-2008年,中国经济投资占GDP比重大约是39%,比较平稳,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采取刺激政策,增加投资,投资比重大幅上升,现在占45%左右;再看融资方面,社会总融资危机发生前比较平稳,危机发生后大幅上升。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不算大,但增长比较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还有一个挑战是人口结构的变化。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非常快,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成本低,劳动力充裕。但是,预计2022年左右,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大幅上升,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老年化也对社会带来很大压力。
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很大,一个潜力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分为三块: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全球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大约三分之二,为64%,美国很高,为80%,印度为55%,而中国只占40%,说明中国的服务业有待发展,潜力很大,包括金融、科技、通信等,如果服务业比重达到60%,中国GDP规模就会更大。
其次是生产率的变化,2000年到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左右,分开来看,5.86%来自资本投资,4%来自劳动生产率的贡献;2008年到2012年,GDP增长率约8%,大部分来自资本投资,生产率的贡献有所下降,约为四分之一。
假如中国经济未来要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需要有一半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来看,中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率,中国的差距更大。因此,中国通过教育提高技术水平的经济增长潜力很大。
林建海说,中国不一定要追求最高的经济增长率,要追求最高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