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赢得先机
近日,浦发银行、中国移动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移动金融3.0标准。未来移动金融给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变化,被如此描绘:技术,尤其是穿戴技术的发展,让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当用户看到某个心仪的商品,借助可穿戴设备能立刻询价了解,并即时掌握哪家银行信用卡能提供优惠、能否申请消费贷款等信息,按几个键就能购买;商业银行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邀请用户主动提出需求,比如期限、金额、风险偏好等,当有同类需求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价值共创”型产品顺势发行满足需求;车轮上的“流动银行”随时候命,当你需要时,它会开来,帮你半自助完成发卡、投资理财、公用事业缴费、取款等金融服务……
总之,在移动金融3.0标准下,金融不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自然融入用户行为之中,用户在哪里,金融就在哪里,所谓“大象无形”是也。梦想这种东西要成为现实,有时候很远,有时候挺近。比如移动金融1.0时代,网上银行手机化了;2.0时代,智能手机实现了近场支付,可以在上海刷手机乘地铁。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只有积极预见未来,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购买距离缩至最短
藏在黄兴路某大楼中的“中国太保移动应用实验室”本周对外界撩开了面纱。移动终端对属于“行商”的保险行业来说,是个革命性的工具。实验室运用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技术和应用,颠覆了传统保险“卖东西”的销售模式。
在实验室里,保险公司传统的业务柜台消失了,代之以圈椅、圆桌、咖啡吧。基于强大的中后台支撑,业务员手持PAD,就能帮助客户完成移动销售、移动保全和移动理赔等服务,边喝醇香咖啡,边解决理财难题。至于签名,太平洋寿险在业内首发的无纸化签名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承保、保全、理赔等业务。
同时,原本分发成本过高的100元以内的小额保险产品,也借助手机渠道大受欢迎。手机上点点,就能买到“护身符”这类意外险,比网上投保还简单方便。主攻新渠道销售的众安保险,也表示正在把销售终端主要设定在智能手机上。就是说,让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直线距离缩到最短。
投资电影碎片化操作
当粉丝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平台联通,粉丝不仅可以投资自己心仪的文化影视作品,还有机会作为投资人到现场助阵。国内第一个文化影视艺术品互联网金融平台“当天贷”几天前上线,为中小微企业和普通人参与投资文化产品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并且配套了相关的鉴定评估、风险控制担保等。投资电影——以前只有土豪能做的高大上的事,一个办公室白领也能在网上“翻牌子”了。多爽!哪怕只有一小份。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