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人生完美得让人艳羡。殊不知,风光背后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报告,大约4000万美国成年人深受焦虑症困扰,而其中不少人不敢让外人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编辑斯科特·施特塞尔就是深受焦虑症困扰的一员。
施特塞尔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哈佛大学,供职于知名媒体,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其乐融融,堪称人生赢家。不过,只有施特塞尔知道,自己烦恼多多,多年来是靠高超“演技”掩饰焦虑症,承受着巨大压力。
写书“暴露”自我
在44岁的施特塞尔记忆中,7岁他就开始经常感到紧张、畏惧。他小时候有“分离焦虑症”,害怕父母离开,经常在等父母回家时不停走来走去,以至于在地毯上摩擦出一道深深的印痕。他怕乘飞机,怕呕吐,怕当众讲话,几次登台演讲半途而废。14年前的婚礼上,他紧张得浑身冒汗,感觉快要晕倒,竭尽全力才支撑下来。
深受折磨的他8年前着手写一本关于焦虑症的书,但是犹豫要不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最终他接受了一名治疗师的建议,把写出真实的自我作为“终极疗法”。这名治疗师指出,施特塞尔最大的焦虑就是怕别人知道他焦虑,如果能敞开心扉,恐惧将不治而愈。
于是,结合亲身经历,从社会、哲学、医学等角度剖析焦虑症,施特塞尔写成《我的焦虑年代:害怕、希望、恐惧以及寻求内心安宁》一书,于今年出版。
书中写到,他尝试各种方法控制焦虑情绪,比如瑜伽、按摩、催眠、祈祷、接受心理辅导、服用药物。他透露,严重焦虑时,如上台讲话前或坐飞机前,他会把镇静药物倒在烈酒中服用。
施特塞尔的同事看了他的书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眼中的施特塞尔总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高级编辑詹妮弗·巴尼特曾与施特塞尔密切合作3年,知道他在写一本关于焦虑症的书,但是不知道写的是他自己。
“我被惊呆了,无法相信。”她说。“看了27页后,我忍不住给他发了封信,告诉他他是多么勇敢,以及我得知他一直以来的挣扎后是多么惊奇。他是个了不起的演员,默默地掩饰着一切。”
《大西洋月刊》创意主任达黑尔·克鲁克斯有同样感受:“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拥抱他。长久以来他一定很害怕,因为我们谁都不知道。他不仅向我们,而且向美国公众说出了他的秘密。”
听了同事们的感想,施特塞尔说:“我没有意识到原来我这么擅长掩饰自己。”
读者反响热烈
那么,这种“终极疗法”的效果究竟如何?
施特塞尔说,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不过他自我感觉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焦虑。“初步情况还不错,我说出来了,但是天并没(下转B2版) (上接B1版)塌下来……书的成功对我的精神健康大有帮助,减轻了我的焦虑。”
书刚出版时,施特塞尔一度惴惴不安,担心暴露自我后,人们会以异样眼光看他,甚至影响到家人生活。妻子苏珊娜也担心人们会因此可怜他们一家人,这是她极不情愿看到的。
事实证明,两人的担忧都是多余的。施特塞尔的同事赞扬他有勇气,苏珊娜的同事对这本书大加赞扬,有些同事还特意向她请教有关焦虑症的疑问。
施特塞尔的书备受欢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6星期,如今是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大众心理病史类最畅销书,施特塞尔为此应邀参加多个电视台和电台访谈节目。
众多读者表示这本书对他们克服各种恐惧帮助良多,包括同事和朋友在内的许多读者告诉施特塞尔,他们也焦虑、抑郁,只是以前不敢说出来。
读者乔安娜在网上留言说,谁能想到像哈佛毕业生、《大西洋月刊》编辑施特塞尔这样一名成功人士会被焦虑症困扰。“如果你害怕当众讲话,紧张得胃痛,有各种恐惧,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感觉好些。”
读者布鲁斯留言:“如果你像我一样多愁善感,经常莫名其妙焦虑,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因为它解释了原因,昭示了希望。”
读者玛丽莲说,受焦虑症折磨的人看了这本书再也不觉得孤单。
施特塞尔说:“这本书的确对人们有所帮助,我愿意传播关于焦虑症的知识,发起关于如何减少精神疾病羞耻感的讨论。”
家人表示不满
施特塞尔在书中追溯自己焦虑症的根源,认为有遗传因素,他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都有抑郁和焦虑症状。
施特塞尔的父母和姐姐为此批评他不该过多把家人扯进书里,认为他的一些说法不符合真实情况。
施特塞尔的姐姐塞奇是作家兼插画师。她否认父亲像书中写的那样嗜酒如命,还不满施特塞尔在书中暴露她服用抗抑郁药物,因为她对最熟悉的人也没透露过。“我没想到斯科特会那么做。”塞奇说,“现在我们是一家子出了名的怪人。”
施特塞尔写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身为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父亲托马斯一周有5个晚上喝醉。
托马斯反驳说:“他有他的看法。我是爱喝酒,我一直喜欢,但从来没犯过酒驾罪。喝酒没有影响我的健康,我不酗酒。”
施特塞尔的律师母亲安妮·汉福德早与丈夫分手,但否认那段婚姻如儿子所写的那样“不愉快、乱七八糟”,认为书中有“说故事”成分。
尽管对儿子的书有异议,安妮承认这本书帮她“更好地了解焦虑症以及它在家庭成员身上的反映”。
施特塞尔的女儿玛伦上小学一年级时显现出呕吐恐惧症迹象,恰似施特塞尔当年。这种恐惧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为害怕当众呕吐、怕看见别人呕吐、甚至见不得呕吐动作。医学专家称呕吐恐惧症为“难懂的困扰”,因为关于这一病症的研究目前相当有限。
施特塞尔和妻子苏珊娜把帮助女儿克服这一恐惧的做法也写进书里。一些读者认为施特塞尔不该暴露孩子隐私,但苏珊娜解释说,正是因为焦虑症患者的痛苦源于他们认为这是耻辱,所以要让玛伦从小就知道,这件事并非见不得人,无须遮遮掩掩。
“我们不想让她心中认为我们在做一件丢人的事,也想让其他家长知道,如果遇到类似事情不用觉得难为情。”苏珊娜说。
焦虑症状各异
焦虑症分为多种,包括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社交恐惧症等,症状都表现为过度、非理智的害怕和恐惧。
焦虑症的形成原因说法不一,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像心脏病和糖尿病一样,是遗传、环境、心理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女性患焦虑症的概率比男性高60%。另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3岁到18岁青少年中,8%的人有焦虑症,通常在6岁左右就开始显现症状。
曾主演电影《修女也疯狂》的美国黑人影星乌比·戈德堡2011年接受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她30年前在阳台上亲眼看到一起飞机空中相撞事故,从此就十分害怕乘飞机,在纽约和洛杉矶之间往返都是坐汽车。
美国名厨葆拉·迪恩有广场恐惧症,害怕走出家门或者置身拥挤场所。她说,去超市对她是一项挑战,只能买完东西就迅速离开,因此“学会了用最靠门口的食材烹调”。
电影《饥饿游戏》女主演詹妮弗·劳伦斯说,她小时候有社交恐惧症,在家时活泼好动,一到学校就变得沉默寡言。她寻求心理治疗,但收效甚微,直到发现表演的乐趣,走上舞台后才走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