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办国办发布公车改革方案,带头从国家机关开始做起,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公车的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许多问题,也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中国原有的公车使用制度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公车对于公款的大量耗费,公车变成公职人员额外福利。公车的数量之多,运行之混乱,也影响道路交通的管理。”汤啸天说。
方案中的补贴标准引发热议,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而目前试行公车改革的杭州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上限为2600元。
国标是否过低?对此汤啸天认为不应当简单比较,“公车是为了完成公务活动的交通工具,公车改革是要让公车回归公务的性质。而福利应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加法,但公车对国家财政的耗费要做减法,而且要做大幅度的减法。公车改革不是个人福利,所以对于补贴标准不许超过国家标准130%的刚性规定,是必要的。”
闸北区政协常委、上海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孙洪林多年来一直关注公车改革,“上海的公车改革据我所知应该是走在全国前列的”。3年前他在上海市第13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了《多管齐下推进公务车改革》书面意见,“我在里面指出了公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公车加强监管包括核定成本,严格控制超标准配车,并且提出可以用货币补贴的方式来推行。”
对于这次改革方案中提到的2016年底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孙洪林认为只要执行到位,完全可以实现。
本报记者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