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热点聚焦/运动汇
     
本版列表新闻
重回奥运大家庭,高尔夫放下身段邀请更多普通民众参与——~~~
重回奥运大家庭,高尔夫放下身段邀请更多普通民众参与——~~~
重回奥运大家庭,高尔夫放下身段邀请更多普通民众参与——~~~
     
2014年08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回奥运大家庭,高尔夫放下身段邀请更多普通民众参与——
从“高大上”回归大众化
华心怡
■ 窦泽成是中国奥运高尔夫第一人 本版图片 记者 周国强 摄
  南京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见证一场划时代的回归。

  110年的等待之后,高尔夫重新投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怀抱。这项饱受争议的运动,揭开它的朦胧面纱。无需仰视,也不再冷清,在绿茵鲜翠欲滴、流水淙淙如绸的赛场,高尔夫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这不是一场华丽转身,而是一次沉积一个多世纪后的平民邂逅。

  高尔夫需要世界舞台

  高尔夫和奥运会,究竟谁更需要谁?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在高尔夫争取回归奥运的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高尔夫联合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比如,职业球员必须参赛;美巡赛、欧巡赛等高奖金赛事要为奥运“让路”等。否则,没有“老虎”伍兹、麦克罗伊等巨星的奥运高尔夫球赛就会沦为鸡肋,索然无味,更难提号召力和价值。

  明星,始终是竞技体育赛场上最受瞩目的焦点。国际奥委会给出各项强硬要求,与此同时国际高尔夫球联合会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借助奥运平台谋求更大的发展。据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欧洲高尔夫打球人口在2011年遭遇了20年来第一次下降,2012年又继续下滑。与此同时,美国无论在高尔夫打球人数还是高尔夫球场方面,也都明显滑坡。据美国《高尔夫周刊》报道,过去10年,美国有500万高尔夫人口离开这项运动,占总数的1/6。老龄化问题也相当严重,63%的高尔夫爱好者都已年满55岁。虽然世界范围内的高尔夫人口总量依旧在增长,但主要依赖新兴国家的数据增长。

  人们消费方式选择的多样性以及消费负担增加,都是高尔夫遭遇“危机”的原因。重返奥运大家庭,高尔夫被推到最广大民众面前,为他们所接受所喜爱所参与,将是未来发展的最佳策略。国际高尔夫联合会执行总监安东尼·斯坎隆在青奥会上开诚布公:“高尔夫并不是富人的运动。我们希望高尔夫成为奥运项目能够引发多米诺效应,使人们改变观念,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中国高球“窦”志昂扬

  不是梁文冲,也非张连伟,中国奥运高尔夫第一人名叫窦泽成。

  他被选为中国青奥会的执旗手,他从6岁开始打球,他是2014年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中国公开赛第一名,他目前世界业余高尔夫球员排名第38位、中国第一,在这么多荣誉面前,人们很容易忘记,窦泽成才17岁。“特别光荣,特别激动。”为了参加青奥会高尔夫比赛,窦泽成放弃了美国业余锦标赛这项全球最著名的高尔夫比赛之一,这是他第一次依靠自己的排名获得正赛参赛名额。“没什么遗憾,只要实力在,美国业余锦标赛年年都可以打。可参加青奥会的机会就这么一次,下一届年龄超标,想参加也不行了。”

  作为中国参加高尔夫赛的唯一选手,曾豪言“誓夺金牌”的窦泽成没能顶住压力多次出现失误,最终无缘前三。“有些不淡定了,没能发挥出实力。满18岁后,我会转入职业。未来瞄准2020年东京奥运会。”窦泽成从小被热爱高尔夫的父亲拉上球场。没有人给他设定目标,父母只希望他能够在“玩耍中学习”。小窦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冷静与成熟。他爱玩游戏,看动漫,笑言自己不算刻苦的球手:“我平均每天只练两小时球。我更讲究用脑子打球,因为思考比击球更重要。”性格独立,生活自立的他独自闯荡美国多年,甚至连父亲赶来观看他的比赛,他都会刻意回避,因为他需要独立思考。“比赛时,我一般不太喜欢让他说话。”马上,他就要申请美国的大学,继续自己的高尔夫职业生涯。

  青奥会上跌了一跤,是为了在奥运会上更好地爬起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王立伟评价:“这是棵好苗子,有天赋、有灵性,有斗志。与上一代中国高尔夫运动员不同,窦泽成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世界先进层面。2020年奥运会,他肯定有机会。”

  区域性特色寻求发展

  8月19日,青奥会高尔夫赛比杆日。从上午开始,球会就涌入了众多的媒体和观众。高潮,在决赛日达到顶峰;150多家媒体集体出动。人们关注,并不是因为这项赛事多么重要,也不是参赛选手有多大牌,人们想见证的是高尔夫回归这一事实,并且通过青奥会的高尔夫赛,一窥这项运动的未来。

  澳大利亚选手伊丽莎白·埃尔马西安比赛前总会早早来到训练场练习挥杆。这名17岁女孩从4岁开始接触高尔夫球,至今已经打球13年。她曾获澳大利亚高尔夫球业余锦标赛冠军。她和她的教练梅耶尔表示:“每个国家国情不同,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亚,这是一项相当普及的大众运动,门槛很低,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中国高尔夫球队领队韦庆峰说,高尔夫球运动刚进入中国时,还是一种“高大上”的奢侈运动。不过,经过十多年发展,高尔夫球如今已经和网球一样,成为普及程度较高的大众运动。

  如果你有机会以5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年费成为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很多人都会愿意尝试。环境、健身、社交,在收费合理的前提下没人会拒绝这样的邀请。在发展中国家,场地量化有保证将很大程度推动高尔夫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特色。对于中国来说,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是否有机会接触它。”

  记者 华心怡 (本报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新民资讯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从“高大上”回归大众化
风景如画“郊球场”
高球场上“鲁小胖”
新民晚报热点聚焦/运动汇A12从“高大上”回归大众化 2014-08-24 2 2014年08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