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访上海芭蕾舞团青年舞蹈家吴虎生
     
2014年08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梦的“小虎”舞台上“虎虎生威”
——访上海芭蕾舞团青年舞蹈家吴虎生
杨建国
■ 吴虎生和季萍萍在表演现代芭蕾舞剧《简·爱》中的双人舞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人物小传

  吴虎生 中共党员,1986年5月出生,2003年成为上海芭蕾舞团演员,现为一级演员职称,首席主要演员职衔,曾主演10多部中外芭蕾舞剧和多部现代芭蕾作品。

  吴虎生曾获得的主要奖项有:第九届美国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第一名,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选表演银奖,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选表演金奖。他获得的荣誉有:2008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2012年第八届“上海文化新人”称号,201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2012年上海领军人才”,2013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3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2014年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

  芭蕾舞演员习惯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吴虎生也是如此。在观众眼里,这位总是略显腼腆的大男孩,一站在舞台上,线条俊美的身体就会爆发无穷的力量,举手投足之间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舞剧形象。

  芭蕾舞的典雅、优美,会给观赏者带来愉悦的享受。但11年前吴虎生走出上海舞蹈学校,跨进隔壁的上海芭蕾舞团大门时,他就知道,自己的人生就将定格在排练厅与剧场之间,基训、练功、排练、演出……,每天要在封闭式的环境里重复那些不知练了多少遍的造型、动作。作为一个怀着青春理想的男孩,他一度感到人生有点被动和无奈。

  11年过去了,吴虎生一步一步迈出坚实的步伐,从群舞演员到主要演员、首席演员,用一部部成功的作品,证明了自己不仅已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当家小生”,也成长为了当今中国的顶尖芭蕾舞者。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和自己的成长史时,他沉思了好久,然后说:“我心里一直怀着一个梦,这么多年来不断在充实和完善,那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芭蕾要有水平一流的表演队伍,有具备与世界对话实力的表演体系。”

  20岁出头担纲舞团主角

  第一次面对面采访吴虎生,还是2007年6月的事了。当时,他夺得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男子组第一名后,出了机场直接来见面。看他腼腆和疲倦的样子,不忍心对他追根刨底,因此,更多地是向带队参赛的上芭团长辛丽丽询问情况,“你知道吗?参加比赛的19个国家选手,技巧都无可挑剔,小虎(吴虎生)胜在气质。”她告诉道。吴虎生身高184厘米,加上7年舞校打下的底子,让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就底气十足,毫不怯场。吴虎生补充道:“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进入上芭4年,我已经跳了5部舞剧的主角,拥有这个经历,很难有同龄选手和我相比。”

  芭蕾舞演员的成熟,需要不断在舞台上跳作品。世界上任何一个舞团,能让20岁出头的演员担纲主角,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吴虎生把国际获奖的原因,归结于上芭对他的重用。在这个比赛中,他还获得了依戈·尤可科维奇奖,该奖项以美国芭蕾舞剧院(ABT)首席演员命名,获奖者可在这支世界著名舞团担任主要演员,这是全世界舞者的期盼。走下领奖台后,辛丽丽问他:“你想留下吗?”吴虎生没解释,只回答了一句:“你放心吧!”当时的吴虎生,只是出于朴素的感恩心态,觉得自己是舞校最后一届公费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上芭又向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认为:“如果得了一个奖就远走高飞,就是忘恩负义。”

  优秀男子舞者难觅,是全球所有舞团面临的现实。因此,美国芭蕾舞剧院没有轻易放弃吴虎生。半年之后,一位在该舞团供职的上海籍女演员回沪探亲,向吴虎生转交了一个大信封,告诉他是舞团的合同,让他好好考虑。吴虎生转手就交给了团里,过了两年他再问起辛丽丽:“里面是合同吗?”辛丽丽笑笑道:“信封上写着你的名字,你不拆,我们怎么能拆?”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对美国老人来沪约吴虎生见面。这对老夫妇是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赞助人,他们表示,“你如能去美国芭蕾舞剧院,我们将提供你丰厚薪酬和一切经济保障。”但是,吴虎生又婉言谢绝了:“他们缺少男子演员,上芭也缺,我想我的舞团更需要我。”

  面对诱人的待遇和世界名团的邀请毫不动摇,吴虎生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如果说,当初没留在美国有感恩的因素在内,如今觉得,我是抓住了机会。进入外国舞团的中国舞者有不少,在激烈竞争中能成功的毕竟少数,但即使能脱颖而出,也是个人的成功。可是,我坚守在上海,演出的机会接踵而来,还经常到国外出访交流,我代表的是上海、是中国。这样的成就感和内心充实感,是很难用个人成功代替的。”

  有一股不服输的“虎劲”

  在与吴虎生的接触中,总能听到他说:“我是幸运的,应该好好珍惜。”上海芭蕾舞团组建35年来,优秀的男子演员陆续涌现。然而,艺术视野和教育体系的局限,使得他们只能跳古典芭蕾。而当今的世界芭蕾潮流,现代芭蕾已经崛起。要站在国际舞台上与各国同行对话,只凭古典芭蕾“一条腿”已经勉为其难。这些年,上芭看到了差距,邀请外籍编导陆续创排了《花样年华》《简·爱》等现代舞剧和一批现代作品。作为首席演员的吴虎生,毫无疑问是主演者。本月上旬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蒙娜丽莎之吻”芭蕾盛典上,吴虎生在《孤独的迷宫》里扮演精神失常的舞蹈之神尼金斯基的形象,他一改古典芭蕾中温柔俊朗的王子风格,用颤抖、扭曲的肢体倾诉分裂的内心世界,营造出了强大的角色气场。

  从小浸淫于古典舞氛围的舞者改跳现代芭蕾,并非靠天赋就能胜任。“这是两种舞蹈语言,你必须从头学起。”《简·爱》的编导帕特里克刚来上海排练时,吴虎生甚至感到了无法适应的困惑,“力度、速度都超常规,短短几十分钟排练,就累得腿迈不动、饭吃不下,是我开始舞蹈生涯以来从来未遇到过的。”但是,“小虎”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虎劲”,虽然开始时他还遭到编导的严厉责备,却从未打过“退堂鼓”。他只是想:“如果不能完美地完成编导的要求,又怎能与世界对话?”那段时间,他每天提早来到练功房,排练未开始,自己就凭着内心感悟先走一遍动作,再认真体验与角色要求的差距。他在排练场上“笨鸟先飞”般的默默变现,也感染着全体演员。《简·爱》在短短的两年里,已经在国内外举行了数十场成功的演出,尤其在伦敦演出的大幕即将落下时,编导帕特里克上台情不自禁面向谢幕的演员跪地感谢,他说:“舞台上的吴虎生,就是我心目中的罗切斯特。”

  舞台上的吴虎生,凭着自己的悟性、努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不同的角色:《天鹅湖》里潇洒温柔的王子齐格弗里德、《白毛女》里正气凛然的大春、《梁祝》中书生气十足的梁山伯,还有《吉赛尔》《胡桃夹子》《马可波罗》……他默想着数了数,说道:“11年演了10多部舞剧了吧,还有一批现代作品,总感到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每完成一个角色,就让自己提升了一级。”今年5月,吴虎生连续主演《简·爱》《白毛女》和《天鹅湖》,几乎“一天一变脸”。但是,快节奏地游走于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角色之间,被他当作了锻炼舞台上“两条腿”功力的机遇,连一向对他严格要求的辛丽丽也感到了吴虎生能力的飞跃提升,称他在舞台“虎虎生威”。在采访中,吴虎生的话说的很实在:“当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芭蕾刚刚起步,我愿意当一名敬业的先行者,珍惜每一个时代和环境赐予的机会,用自己浸透汗水的探索,为观众提供与世界同步的艺术享受,也为后辈积累更多的艺术经验。”

  积极参加公益普及演出

  参加世博会开幕演出、赴德国参加汉堡纪念尼金斯基芭蕾晚会、随团赴北美巡演、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晚会、参加“亚信峰会”芭蕾演出、赴伦敦主演《简·爱》、赴巴黎主演《白毛女》《花样年华》、与贝嘉芭蕾舞团合作主演《贝九》……近年来吴虎生频频出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也经常与全世界的同行在对话,但无论在朋友、同事面前,他依然是一位态度谦逊、为人友善的“邻家小弟”。每天不到9:00到上芭,走进大门他会对门卫客气地问声“早上好”,对正在打扫的清洁阿姨说句“辛苦了”。他从上钢街道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走出来,家里至今未拆迁的一室一厅生活空间,并没有束缚他的艺术理想;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让他不但养成了朴实的待人习惯,还促使他主动承担起让更多市民享受艺术、参与艺术的责任。身为一级演员,他依然参与舞团的公益普及演出和讲座,与爱好者和少年儿童互动,“最近,我还要参加团里的一个义工活动,到敬老院、慈善机构去送爱心,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吧。”他说。

  善于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悟的芭蕾舞者,通常并不擅长侃侃而谈。与7年前接受采访时的腼腆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他,依然不会滔滔不绝,但说出的话似乎经过了更多的思考,就如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一样,显得更加稳重和成熟。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正是心怀着一个美丽的中国芭蕾梦,给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所以,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在舞台上,用散发的光和热感染着所有的观众。   本报记者 杨建国

  记者手记

  吴虎生以前喜欢说一句话:“其实我跳芭蕾是身不由己的,总觉得我是个男人,跳舞有点傻傻的。”看看他跳舞的经历,似乎确实不是自愿的。

  吴虎生11岁时,被妈妈领着一周三次到开办在格致中学的小天鹅芭蕾训练班学舞。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儿童学琴、学舞成风,没有机会一圆艺术梦想的父母,都想让子女弥补缺憾。吴虎生也不例外,他唯一感到有成就感的是,在小学班级里可以向同学炫耀“八字开”。

  身不由己地业余学芭蕾,又身不由己地考入了上海舞校,再身不由己地成为上芭职业演员,与大多数向往英雄、想有大成就的孩子们一样,每天排练厅、宿舍两点一线的吴虎生,曾经感到有点委屈。不过,舞团的重用、机会的降临、艺术的积累,让他渐渐产生了梦想,优秀的品质在貌似普通单调的艺术实践中渐渐闪亮。

  从职业生涯最初的感恩报答,到如今的追求梦想,吴虎生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环境提供的机遇,也离不开观众对他的认可厚爱和学校、舞团对他的培养重用,更离不开自己的刻苦努力。有了理想,吴虎生站在中国芭蕾的高度,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再身不由己,而是在主动设计自己的艺术人生,设计中国芭蕾的发展思路。他确实是幸运的,因为时代和环境为他创造了条件。然而,对于同一时代环境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客观条件无处不在,要走向成功,是否需要倾注更多的努力,去抓住机会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新民资讯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有梦的“小虎”舞台上“虎虎生威”
新民晚报要闻A02有梦的“小虎”舞台上“虎虎生威” 2014-08-24 2 2014年08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