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在亚洲国家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暴行,成千上万的花季女子被迫承受日军暴力凌辱的悲惨命运。花儿一样的她们,在刚要绽放和“最美丽的”时刻便凋零了。这些慰安妇受害者的晚年大多生活孤独,疾病缠身。1991年8月14日,韩国慰安妇受害者金学顺首次向世人提供了自己当年受害的事实证言,将日军罪行公之于众,于是慰安妇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十多年来,包括漫画家在内的韩国各界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关心慰安妇受害者的行列,社会团体建起“慰安妇受害者主题博物馆”、举办“慰安妇回忆日”活动及在韩国和美国设立“慰安妇少女像”等,向世界展示日军的反人类暴行,敦促日本政府承担战争罪行。
这次“永不枯萎的花”漫画展示会的筹办,韩国漫画家协会给予了全力支持。画家们不仅根据慰安妇受害者口述实例进行创作、将画作送至中小学对孩子教育,还有组织地擎着大幅漫画在日本驻韩使馆门前表达诉求。漫画展示会上的作品,画家们更是用“心”来“状难写之景”。近20幅描绘慰安妇悲惨遭遇及她们晚年生活的作品像《世纪噩梦》《我们要到哪里去?》等,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令现场观众流泪不止。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示会上慰安妇老人自己提供的画作。已故慰安妇受害者金顺德,16岁时被日军骗到上海强制做慰安妇,她画的题为《拉走》的画就是诉说当年的遭遇:一位身着朴素襦裙的少女在被日军拉走时正惊恐地呼喊着。她的另一幅画作《没有绽放的花》也为韩国民众所熟知。该作品今年2月被赠送给到访韩国的前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时,令他十分叹息。慰安妇受害者姜德景,也画了一《罪犯(日军)》捆绑在树上被执行枪决,图画表达了老人一生无法洗去的愤怒。慰安妇老人的画,黏附着她们凄惨的心理伤痛,是长年屈辱的“决堤之水”,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是不可多得的“纪念性艺术”,因而画作在韩国得到了妥善保存。
漫画展示会上,少女身影重又现,而日本投降69年,老人伤痛仍在发作。对耄耋慰安妇老人来说,亲听“道歉”的时间其实所剩不多。尽管如此,韩中等国很多慰安妇受害者还是矢志不渝地为讨回尊严而奔走。她们有的在坚持中带着遗憾离世,“还有一口气”的老人仍在蹒跚地、坚毅地继续呼吁。今年8月4日,两位慰安妇老人又从韩国赶到美国新泽西州“日军慰安妇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痛斥“慰安所”这个“屠杀场”。众多美国民众也赶来见证纪念碑揭幕的重要时刻,而此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亦敦促日本公开道歉……这正说明,慰安妇受害者们争取权利的正义举动,是得到国际社会和有良知的人们声援和支持的。金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