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参与群体的不断庞大,国内原有藏品经多年挖掘,让人眼前一亮的“生货”精品难度越来越大。国内各大型拍卖公司为了保证拍品品质,纷纷走出国门,争相赴海外“寻宝”,而海外征集来的“生货”精品的拍场表现,也让海外征集不虚此行。
敬华2014春拍作为重组后的首次亮相,即以4.15亿元的骄人业绩位居上海前列。在推出的中国书画、瓷器杂项、珠宝翡翠等共计10个专场中,海外征得的“生货”精品无一不吸引广大藏家的密切关注,特别是书画板块作品备受追捧、竞拍激烈,也凸显了敬华拍卖书画板块在上海的龙头地位。
秉承敬华在2000年起步伊始就首倡的海派专场,敬华春拍也特设了海派精品专场。其中吴湖帆《稼轩词意图》系罕见的精品力作,来源清晰,原来是从香港回流的,出版著录齐全,是吴湖帆在1954年为第二年(195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大展而精心创作的,不是应酬之作和一般之作可以比拟的,此作以1200万元起拍,历经多轮竞价,终以2415万元高价成交,夺得春拍的头把交椅,此件拍品也创了今年各大拍卖公司春拍中吴湖帆的最高价。
征自海外藏家的李可染《雁荡百岗》在场内外多位买家的一路激烈争抢下终以高出起拍价四倍多的799.25万成交。而同一藏家奉献的另一件李可染《云间田园》更以805万元成交,此幅尺幅稍大,约3.5平尺。同样征自海外藏家的傅抱石大师的作品《浮云高士》仅一尺余,创下了471.5万元的高价。
敬华以推动海派书画艺术为己任。春拍海派专场中推出的如谢稚柳、陈佩秋等多位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名家力作皆以喜人的价格成交。如谢稚柳晚年佳作《叠嶂惊涛》,江天开阔、气势壮观,以529万元为实力藏家竞得。另一幅极具宋人气息的《竹树小禽》也以379.5万元落入识者藏箧。而陈佩秋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一幅《竹林棲禽》斩获736万元善价。今年恰逢海派大家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斑斓秋色》为其七十九岁暮龄所作,画中葫芦鲜艳夺目、衬叶墨气淋漓、藤条笔走龙蛇,极尽大家风范,以253万元被藏家摘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顶级大家外,春拍中海派名家价位也有启动,如海派画家应野平的《武夷山天心岩》,直接得自画家家属,仅2.1平尺,被场内藏家以63.25万元拍得,刷新了近几年其个人拍卖单尺幅最高价纪录。另一幅同样得自画家家属的海上大家朱屺瞻的《半农半读图》以38万元起拍,一路上升至149.5万元成交。这些都预示着海派书画的复兴已经启动,相信秋拍中海派书画精品必将有更佳的表现。
古代书画一直以来都是拍场中的稀缺产品,但也颇受真伪难辨之苦,影响较大。敬华以诚为本,海外广泛征集,慎选精品,做足了鉴定的功课,给投资收藏者以放心。今春拍卖中敬华的古代书画专场也是赚足了眼球,不时有高价出现,振奋人心。作为春拍重点推荐的王庭筠《山林秋晚图》,堪称博物馆级藏品,出版著录齐全,从300万元起拍,最终以两倍于起拍价的644万元高价成交。而另一件清代画圣王翚的《晴峦晓别》也以230万元的价格易手,海派领袖任伯年的巨幅《花鸟四屏》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的高价“花”落赏者家。
敬华时刻把握住了市场热点,春拍中书法2200多万的成交额即是最好的例证,也展现了敬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其中隆庆皇帝《行书五言诗》乃世之罕见,仅十余字,260万起拍,历经数十轮的激烈争夺,终以552万被场外幸运藏家拍得。另一幅郑板桥的佳作《行书六言联》, 70万起拍,在经过几十轮的竞价,终以近四倍于起拍价的270.25万元成交。何绍基《行书东陂尺牍》以529万元成交。吴湖帆巨幅《行书七言联》,以50万起拍,直冲310.5万元高价。
春拍中,除了为藏家甄选了数量众多的名家精品外,敬华拍卖更在场次细分、专题开设上做足了功课,力争为不同需求的收藏群体提供多种收藏思路——藏家巨擘可在此“寻宝”、业界新人亦能轻松入行。除了动辄数百万元的书画珍品外,名家小品及扇画专场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徐悲鸿《猫》甚是可爱,以78.2万被喜者抱走,谢稚柳书法、陈佩秋画《雪竹憩禽》扇片以39.1万元易手,齐白石《子鼠明烛》扇片23万元成交。更有一些名家小品和小名头的精品被一些藏家和爱好者以平价竞得。
相对于春拍中书画板块的激烈争抢,瓷器杂项及珠宝翡翠专场也毫不逊色,藏家遇到自己心仪的拍品时仍不惜重金争购。如《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麒麟招财童子一对》以862.5万元成交,《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477.25万元成交,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任淦庭合作的《段泥竹节壶》以320余万元成交。珠宝翡翠专场中5.38克拉心形粉橘色钻石配钻石戒指550余万元成交。
细数当下拍场中炙手可热的艺术大家,不论西画、还是书画,他们大多有海外的经历,或者多多少少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曾留学法国,走访欧洲各国艺术院校,张大千、溥心畬等游艺日本,张大千更是先后定居巴西、阿根廷、美国,并走访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最终晚年寓居中国台湾。这些大家当初旅居海外时,有大量的作品为当地人收藏。
就连“一介平民”齐白石也是在日本展览载誉归来后,继而饮誉国内画坛的。其实在日本展览之前,齐白石的画价格不高,甚至可以说勉强糊口,只能寄住法源寺。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的画作去日本参展成功归来后,彻底改变了齐白石在北京的绘画市场状况。“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年),我六十岁,春,陈师曾来谈:日本有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他带着作品,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他叫我预备几幅画,交他带到日本去展览出售。我在北京,卖画生涯,本不甚好,有此机会当然乐于遵从,就画了几幅山水交他带去”。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还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艺术大师齐白石的招牌“墨虾”与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并列当今画坛“三绝”,而“衰年变法”后所开创“红花墨派”也成了他的最大特色。敬华春拍中就有多件齐白石书画精品,《东篱菊黄》为期晚年力作,笔墨酣畅自如,以287.5万元成交。此幅当为“试纸”之作,题跋中有云“此纸大佳,使余欢笑画之”,可能是好友送来好纸让其试试,此刻白石心情甚佳,心无旁骛,挥洒自如,虽为“试纸”,却完美地体现了白石超强的艺术表现力,画面所盖“齐璜老手”之印也充分表现了其对自家笔墨的高度自信。
张大千本为四川人,其艺术黄金期却大都是在海外度过的,直到暮年思乡心切时才定居与大陆一水相隔的台湾,晚年常有“家在西南,常做西南别”之感叹。春拍中“清风明月之庐”专场中一幅《仗经图》为张大千晚年之精品,以345万元高价成交,另一幅《红叶小鸟》也以345万元落入藏家手中,充分显示出名家精品的市场认可度。在张大千旅居外域的半生中,创作大量作品,而这其中必有不少佳作散落民间,海外寻珍探宝无疑也成了当下各大拍行的重要工作。
敬华2014秋拍全球征集系列活动开启近两月,已走过台湾、东京等地,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当地藏家的大力支持,收获颇丰,此次加拿大之行后,敬华拍卖的专家团队也将回到亚洲,踏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寻宝。期待在接下来的海外征集中能寻获更多精品佳作,以回馈长期支持、信任敬华的广大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