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书店朋友多
俞子林
  俞子林

  上海图书公司(下设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等)是一家以经营古旧书为主的书店。涵盖千年的古旧书,是文化人的最爱,所以书店有许多文化界的朋友。

  有一段时间,中央首长来看书买书的很多,胡乔木同志来得最多。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上海养病时,几乎每天都来,跑遍了书店的每个书库。

  汪道涵市长爱书,是书店的常客。来得多了,对书店情况很了解,关心也多一些。书店有什么活动请他,他一般都能参加。那时书店发展,缺少仓库,在他的关心下获批一块土地,建造了仓库。书店拟与香港合作,创办沪港合资三联书店。当时我国还没有中外合资办文化企业的先例,拖了好几年。后经中央有关部门同意,由上海市地方政府特批解决。

  “文革”期间现代文学被作为文艺黑线批判,文学作家深受迫害,文学作品大量损毁。剧作家于伶因对江青历史较为了解,被关押九年,抄家十次,搞得片纸不存。“文革”结束后,他说:“现在我只能凭脑袋写书了。”老作家巴金、柯灵、陈伯吹、赵家璧等都到书店来找书,唐弢来得更多。为了解决书源问题,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开始影印现代文学书刊,得到了老作家们的支持与帮助。

  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姜德明同志是书店的老朋友。在我们冲破禁区,影印出版现代文学书刊时,得到了他的许多帮助,包括舆论上的支持。一篇称赞我们影印出版《以一化万,功德无量》的文章(作者王观泉),就是发表在1980年6月9日《人民日报》《朝花》副刊上。最近我把拙作《书林岁月》寄赠给他,他在写给我的信中深情地说:“勾起了我对上海的回忆。(以前)我到上海,总愿住在汉口路的解放日报招待所,因为那里离贵店近。我忘不了上海书店赐给我的那些新文学版本,感谢和怀念店内的那些可爱的朋友。”

  书店还有一些海外朋友。一位名叫山田奥的日本人,他爱好收藏古砚。上世纪90年代初,他选了一百多方编为《藏砚录》,拿到上海要求用上海古籍书店名义出版发行,他说这是中国的文物,只有在中国出版才有意义。我们满足了他的要求。英国的中国科技文化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每次到中国,都由胡道静先生陪同到上海古籍书店参观、购书。他和胡先生都对《道藏》很有研究,在他们的建议推动下,后来我们出版了全套《道藏》。

  爱书人都是文化人。他们既是我们的顾客,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从他们那里增长知识。

  这几年古旧书少了,有一些稀见的上了拍卖场,淘书人感到遗憾。希望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十日谈

  古旧书香艺苑真

  明日起刊登一组《科普,让我受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5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庆舞台
   第A17版:国庆群文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咨询
旧上海看篮球比赛
雨人
欧洲写生系列之七
过凤阳参观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知耻
留一处明净
我们书店朋友多
旅游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我们书店朋友多 2014-09-29 2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