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拆机器人 专啃混凝土
凌启渝
▲ 混凝土破拆机器人在工作
▲混凝土破拆机器人ERO
  地球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会想到混凝土。建筑物使用期限过长,或不再适用时,就得拆除。而破拆一栋混凝土建筑,通常需要重型机械,耗用大量能源,创造成堆瓦砾。

  在破拆现场你会看到,来回晃悠的破拆球,巨大的“怪手”挖掘机,消防水龙喷水减少粉尘扩散。人们甚至动用爆破手段来炸混凝土墙。这都是能源密集型的过程。一旦被破碎后,还得用人工猛砸,分离出钢筋供继续使用。而混凝土残骸,则往往结束于垃圾填埋场,这个过程需要动用大量重型卡车。

  一位瑞典学生设计了混凝土破拆机器人ERO,能有效地拆卸混凝土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还在现场轻松回收。

  当ERO进入破拆现场后,它在合适的起始位置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确定执行操作时的顺序、线路。破拆开始,ERO使用高压水流将混凝土块分解成骨料和水泥浆,骨料被清洗后装进大袋子,贴上标记,整齐堆放以便再度利用。钢筋洗清铁锈,准备再利用。水枪用水被回收到系统循环使用。

  “高压水枪的水柱冲刷混凝土结构微小的裂缝,使混凝土表面开裂,结构分崩离析,”设计者、于默奥设计学院的学生奥默·哈吉埃于普奥卢说,“它让钢筋裸露,以便重新使用。”

  ERO的包装单元为其水枪单元提供电力,并实现真空抽吸。空气吸入管道旁安装的湍流发电机提供ERO所需电力的一部分。整栋混凝土建筑在现场分离,当场“回收”,没有什么需要填埋或外送处理,避免了混凝土重块和钢筋送往回收厂的成本和污染。

  奥默还设想了新的商业模式:倒楼的时候,破拆人员可以在附近设立一个工作站,将回收的可利用材料直接转为新的预制建筑块,就地卖给附近盖新楼的工地。“你可以就在城里利用它,不必送很远去破碎、分离,累得要命。”

  他的设计2013年在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评审的工业设计竞赛中获奖。发明者已与制造商洽建造样机进行测试,这可能需要2到3年。

  由于混凝土建筑往往只能持续使用40到60年,不断有老建筑需要拆除;仅在美国,每年新增的混凝土废弃物就达3亿多吨。专家还认为ERO最大的市场之一可能是中国,这里新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老建筑被夷为平地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只有5%的建筑废料被有效利用。

  “是的,ERO在亚洲有很大潜力,”奥默说。“但它适用于世界各地。即使在欧洲,人们拆除很多混凝土建筑但不知如何回收,浪费了宝贵的材料。ERO是个聪明办法。我想设计的是标杆型产品,为行业显示如何以全新而充满进取心的方法拆除混凝土旧建筑。”      凌启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吃粒音准药片 唱歌会更入调
破拆机器人 专啃混凝土
薯片袋变身窃听器
科学模拟火灾现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B09破拆机器人 专啃混凝土 2014-10-12 2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