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话剧《生死遗忘》观后
~~~——话剧《生死遗忘》观后
~~~——话剧《生死遗忘》观后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互搀扶着走向终点
——话剧《生死遗忘》观后
戴平
■ 《生死遗忘》剧照
  □戴平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进行性智能衰退、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这种脑部疾病。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及两位挪威科学家。“网格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为了解记忆、思维和计划等大脑认知功能拓展了新的空间。医务界期待大脑定位系统的发现,能为有关阿尔兹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带来福音。十分有意思的是,就在诺贝尔生理学奖公布后的第二天,《生死遗忘》上演了。

  该剧改编自王周生的同名小说,由李容编剧、苏乐慈导演,它试图用艺术语言告诉人们:人总是会慢慢变老的,即使现在神乎其神,不可一世,但每个人都会有衰老的这一天。给予他们仁爱、宽容和必要的妥协,唤起他们对旧爱深情的记忆,护送他们走向生命的终点,是维护家庭和谐、生活宁静的良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的不易。

  记忆是生命,遗忘即死亡。看了《生死遗忘》,令人无法遗忘。看完这台戏,老年人会产生共鸣,中年人会预见未来,青年人会懂得关爱。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瓜尔蒂尼说过:“艺术品到底能否穿越历史时空而重生,到底越过了多少朝代还保持它的生命力,就看艺术本身所蕴涵人性的圆满程度。”我以为,《生死遗忘》具有跨朝历代、穿越时空而得以重生,保持久远生命力的美学品格。

  一台戏全是好人,但各有个性,鲜活生动。尤其是两位老人,由于性格上的缺陷,导致婚姻破裂,20年后,丈夫患了老年痴呆症,他在失忆中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个家,原本一家三代宁静的生活顿生波澜,意外频发。最后在浓浓的爱意中,他们互相搀扶,走向生命的终极,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由叶芝的诗改编的歌曲《当你老了》,作为门铃与主题曲贯穿始终,带着淡淡的伤感与温情,恰如全剧的基调。三次门铃伴随着歌声响起,剧情层层推进,堪称神来之笔。

  这台戏的编、导和主演都带着真情实感投入,达到了他们艺术创造的高峰。原著为编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蓝本,使编剧有了充分的再创作的空间;导演毫不张扬地把自己善于表现厚重人生的导演风格,以及对爱情亲情、婚姻家庭、人生衰老的切身感悟,细腻精密地、一点一滴地化入戏中,这是她继导演《于无声处》之后,执导的又一部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好作品。

  《生死遗忘》让观众看到,一个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他逐渐失去记忆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无法遗忘。许承先饰演肖子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失忆的老年知识分子形象;宋茹惠饰演凌德磬,让一个外表强势、刚烈、固执而内心善良、细膩、敏感的女性形象跃然台上,她对前夫由怨恨到怜悯,直至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旧爱被逐步唤醒,将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波澜起伏表演得真实自然、细致入微。《生死遗忘》讲述的虽然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但更像是老龄社会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和家庭的影子。

  略感遗憾的是,该剧的结局显得过于悲怆、沉重。能否不要让这一对很不容易重新走到一起的老夫妇太快离世,让他们相互搀扶着,温馨而坦然平静地走向人生尽头,如何?因为夕阳毕竟灿烂,黄昏依然美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艺评论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爱
   第A33版:专版
   第A34版: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6版:健体/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0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41版:广告
   第A42版:民生上海·选票
   第A43版:民生上海·选票
   第A4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普达人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早教沙龙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相互搀扶着走向终点
吩咐毫端追不朽
他们眼中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A21相互搀扶着走向终点 2014-10-29 2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