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热昏了头的热费
易 蓉
  易 蓉

  我被热费狠狠震惊了一把。

  作为一个南方人,开着空调吹得正面暖反面凉,小脸红红嘴唇干干,深深羡慕着北方那渗透每个细胞的供暖。却不曾感受到热费补贴能在每年秋冬把北方人大条的神经刺激得格外敏感,以致掀起了仅在北方流行的一种“供暖式离婚”。

  做了点功课,先给南方小伙伴科普分享一下,这里说的“热费”是指每年北方供暖时支付给供热企业的费用,通常90%由单位交纳,10%由个人承担。如果一个家庭夫妻是双职工,就会造成企业重复给补贴,于是一些企业就有了“不补贴已婚女职工,只给已婚男职工补贴”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聪明”的夫妻火速去民政局办了张离婚证,也不好意思告诉孩子,反正真夫妻照样过日子,解决了领热费的问题。

  我很好奇,到底多少钱激发了多少夫妻的“智慧”?哈尔滨几年前一份关于职工热费补贴的通知上说,补贴=标准热价×实际住房面积×90%,根据这两年的标准,100平方米住房的家庭一年的补贴约为4000元。

  今年黑龙江省出台新政,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实行“一职一贴”。结果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道里区民政局,仅这一区民政局今年前10个月就办理复婚1118对,比去年全年增加一倍;另一个区民政局去年全年复婚人数为1084对,而今年前10个月就达1162对……

  虽然不能100%怪在热费补贴政策头上,但这样的现象我们太熟悉了。国务院刚刚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和细则,夫妻们就扎堆到民政局办离婚;房产销售也轻车熟路,报价时在计算器上敲敲,“这个价你们夫妻得做一件事”,大家心照不宣,都懂了。

  可是,我们在调侃各种“中国式离婚”的时候,却没法对这类现象轻轻松松一笑而过。婚姻的承诺岂是反反复复的儿戏?欺骗换来收益,伦理道德何在?权威法律,哪能容忍藐视?但同时,我们也应思考,政策、法规是否不够人性化,不够科学,不够严谨?收入低,消费高,何时才能让老百姓对补贴、税费不动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艺评论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阅读/连载
   第A40版:阳光天地(169期)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猪肉有虫”谣言为何反复发酵
奢侈的午休
热昏了头的热费
“法律打架”别让群众“躺枪”
告吸烟者
需要从冤错案件中深刻反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热昏了头的热费 2014-11-26 2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