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灌输极端思想
美国《华盛顿邮报》25日报道,“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的重要不同点在于,“基地”组织虽然足迹遍布不少国家,但它只是一支不具国家形态的武装力量,而“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占城镇后,以这些地方为据点构建“伊斯兰国”版本的“社会”体系。
比如,他们利用被占地区的现有学校、医院等设施推行自己的社会秩序。在被视为“伊斯兰国”大本营的叙利亚城市拉卡,当地儿童被安排到学校灌输极端思想,男孩年满14岁后开始训练作战,女孩则学习着装、家务等。
此外,极端人员还在拉卡设立了一家产科诊所,由一名在英国接受培训、来到叙利亚的女性产科医生负责运营。
保姆月薪上千美元
为吸引更多“极端家庭”到“伊斯兰国”控制地区,“不差钱”的极端武装会抛出现实的诱惑。
“伊斯兰国”攻占拉卡后,赶走这座城市的20万居民,将腾出的房屋分配给极端武装及其家人。他们之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家庭。
“其他宗教极端组织会允诺你在来生享受美好待遇,”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研究恐怖主义的教授布卢姆说,“‘伊斯兰国’同时承诺你现实和来生都会享受美好待遇。”
布卢姆说,不仅如此,“伊斯兰国”还借助社交网络为每个“极端家庭”招募能够掌握水、电、食物等家务活儿的“保姆”,为此开出每月高达1100美元的薪水,这在叙利亚国内可算一大笔钱。“薪水”开支,主要来自极端人员抢银行、走私石油和绑架勒索等犯罪活动获得的收入。
西方情报界估计,迄今有至少1.5万人前往“伊斯兰国”控制地区,他们大部分来自突尼斯、沙特阿拉伯、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也有几千人来自西方国家。
视频宣传粉饰残酷
社交网络一直是“伊斯兰国”招募人员的主要平台,其发布的各类宣传视频也可谓精心制作。在近期出现于网络的一些宣传视频中,“伊斯兰国”展示了武装人员推孩子荡秋千、分发玩具和糖果等“亲和”内容,显然是为了给潜在的女性招募对象一种幻觉,即她们的孩子在“伊斯兰国”控制地区能平安生活。
事实上,这种粉饰与实际情况有天壤之别。一些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报告显示,生活在“伊斯兰国”控制地区的人们长期面临缺水、断电、缺少食品和药品的痛苦。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伊斯兰国”极端人员在控制地区对女性犯下不少暴行,尤其压制少数族裔女性,限制女性教育、出行,掳走未成年少女充当性奴,还以各种理由对多名女性实施石刑处决。
当地居民心存恐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2日报道,这段时间,德国记者、作家托登赫费尔走访了“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城市拉卡和代尔祖尔、伊拉克城市摩苏尔。托登赫费尔说,由“伊斯兰国”占领的摩苏尔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正常。
“有13万基督教徒逃离这里,什叶派穆斯林也逃走了,许多人被杀害,但这座城市仍在运转,”他说,“当地许多人仍心存恐惧,大家非常害怕,因为一旦违反‘伊斯兰国’严格规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徐超 杜鹃(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