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春来点“羊”味 过年更有“艺”思
梁依云
■ 如今,创意园区也添上了不少传统味,红色的小孩们围着巨大的爆竹,既害怕又期待的样子,喜庆十足。 姜锡祥 摄
■ 《双吉有余迎新年》 剪纸
■ 《吉有余喜洋洋》郑树林 剪纸
  ◆ 梁依云

  编者按

  羊年春节将至,以“羊”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也成了热门话题,传统的、现代的都寄托着人们的思考,在羊年看起来更添了份喜庆。盘点几件颇有“艺”思的作品,让春节“羊”味更浓一些。

  ● 中国传统典故《易经》中出现的“三阳开泰”,意在表达新年岁初时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祝福。因为“羊”谐音“阳”,在传统艺术中多与吉祥有关。

  传统书画中有许多与“羊”相关的题材,除了谐音“阳”,“羊”也通“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三阳开泰》有明宣宗朱瞻基的御款,推测是他31岁时的御笔之作。画上描绘一只母羊与两只乳羊,并以竹树与茶花搭配为衬景。“竹”与“祝”谐音,所以这幅画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而且羊“跪乳”的习性也被视为善良知礼、孝敬父母的典范。现代人也喜爱“羊”的艺术,比如正在金桥国际广场展出的六组奇特的“羊群”。这场新春艺展名为“艺昂羊”,命名来自于拼音拼读,也预告着这场展览六组“羊”作品里,含有对声音艺术的形象化诠释。以现代的手段展现,或看、或听、或摸,羊的可爱无疑萌化了观众的心。 

  ● 在西方艺术中,“羊”的寓意更丰富,似乎看起来机灵的形象却化身为迷茫无助的象征,让习惯了“喜羊羊”形象的中国人深深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基督教将羊喻为人性,是一种容易迷失、必须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的形象,突出了“迷途”的特点。因此,“牧羊人朝拜”是宗教绘画的经典题材之一,流浪的牧羊人是最早朝拜耶稣的群体,耶稣后来也亲自宣告:“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16世纪末出生于西班牙的画家何塞·德·里贝拉,他的宗教绘画毫不隐瞒自己对卡拉瓦乔的崇拜。在他描绘的《牧羊人朝拜》中,画面左下方的绵羊是唯一一个与观众视线相对的角色。它看着画布外的观众,象征着它关联着观众,朝拜着刚降生的牧羊人,等待回头的归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新春来点“羊”味 过年更有“艺”思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新春来点“羊”味 过年更有“艺”思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