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平与“战争”
贾良
  ◆ 贾良

  和平虽然名为“和平”,但他的画却有“战争”的味道。他借着象形文字的形态表达着自己的抽象,释放着自己的情绪,而每一个观众又能在他的抽象中找到源于自己的情感。

  和平的艺术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入简的过程,越是简约越像“梦”。这个过程看上去是减法,但却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减少,而是一种信息和内涵的高度浓缩,是他在不断提炼、升华自己的艺术语言后,找到一种符号的感觉。符号是现代人的用语,这种表达更为直接、强烈,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简单明了的符号,这与现代人的职业需求也吻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人希望有的表达和接收方式。

  艺术家往往比普通人拥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在长期创作中画的是自己的内心表达,源自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而非凭空想象,自己的生活、自我认识、情感等要素加起来才会产生艺术家独有的表达。解读现代人的灵魂要先喜欢才能观察到现代人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空间,产生许多不同以往的东西。画人不是为了画形,而是要画魂,要表现人的内在。和平喜爱用毛笔,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都用毛笔的笔迹来表达,他的画不是造物,而是将感受到的东西呈现出来,因此观众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思考,而非想象。

  有别于中国传统意识中那种含蓄收敛,和平的画在视觉上具有侵略性和爆发力,让人感受到源于人内在本能的张力。这种源自内心的张力恰恰是传统要掩盖的,在传统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不受束缚的生命力却不断被压抑,艺术表现也变得容易流于表面,注重漂亮、柔美,消弱意志。和平曾这么调侃:“我叫和平,和战争的概念是相对的,有人以为人为的退缩就是和平,而实际上这种人往往内心却是虚伪、阴暗、不阳光的,反而更让人觉得危险。人有时候就需要显示出生命力,过程中肯定带有碰撞,如果能正视这种冲突,反而能处理得好,因此有必要在一定框架下张扬这种‘战争’精神。”和平的画是张扬的,他不忌讳使用交叉线,甚至大胆地使用,不掩饰其中的“杀气”;别人担心圆不过去,而他却能把握好分寸,最终做到圆满。他的画张扬,但却都被框在小小的画面上,在框架下张扬有度,有张有弛,最终呈现出的不是战争的毁灭,而是一种愉快的、积极的、阳光的“和平”。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能在抽象中找到自己的自我意识,创造力也自然而来。抽象是艺术家表现自己情绪的方式,而观众也能从抽象中收获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平的抽象艺术正是如此,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抽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来自生活的真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和平与“战争”
三铁之一王大炘
民俗年画也时尚
最棒的芭蕾舞女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B07和平与“战争”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