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 蓉
  ◆ 戴 蓉

  日常背去上班的包,必须装得下大号水杯、课本、笔袋、钱包和手机,这两年又增加了防雾霾的口罩。如此一来,包必须大、结实,有适当的间隔和内袋。朋友送的蓝白格纹崇明土布做的拎包古雅得很,然而一旦撑得满满,立刻就像中年发福的美人,原本纤细的轮廓被填满,秀气荡然无存。我也羡慕人家单手捏一个娇滴滴的手包就出门,不过终归是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成日里背个大包来来去去,活像六国贩骆驼的。

  休息天背个类似和尚袋的棉布包,一面烟灰,一面是蓝绿格子,哪一面朝外依心情而定。这个袋子是一个设计服装的女子手工做的,一模一样的包,她一个我一个。看不出什么线条的中式袍子,披在她身上就是有一股气韵,背这样的包自然再合适不过,而我不过是图个轻快简便。

  夏天里用的帆布袋是在名古屋的一家小店买的,白底上印着一圈紫色图案。付钱的时候店员微笑着问了一声:“孩子多大了?”我才醒悟这是给儿童用的袋子,玩具、水壶、遮阳帽什么都能往里放。果然,那年我背着它出去郊游,包里常常只放一瓶水、几个饭团,数张纸币和一块擦汗的小方巾。那一年袋子里没有装过手机,没有非联系不可的人、非牵挂不可的事,心里安稳平静。这样可以随时折成小方块的布包容易用上瘾。后来我又买过一个方形的棉布袋子,柔软的米黄布上,印着几只大雁,简净的笔触,用的是中国画里的淡墨和枯笔。这样的雁群,本该以淡蓝的天为底色,但以米黄做底,似乎更空寂,更符合我的审美。

  用得最称心的包,是个奶咖色的单肩背包。斜挎在肩上,无论放在胸前背后都十分妥帖,像一只驯服的宠物稳稳地趴在那里。黄铜的搭扣和拉链,一直用了十几年,直到包底的两个角被磨穿。有一年,郑愁予先生来复旦开讲座,一个用旧了的背包搁在讲台上,看上去跟我的包竟然十分相似。这个写过“我达达的马蹄是个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诗人,这个背包一定跟他走过无尽的山水,见过无数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云 烟
素馔两帖
某父子
无 题(384)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川芎鱼头汤
新民晚报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B06 2015-02-15 2 2015年0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