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纠正“小肠气”治疗的三大误区
汤睿
  ◆ 汤睿

  “小肠气”的医学名称叫“疝”。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虚弱或健康者均有发生可能,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疝病人就有200到300万。成人疝无自愈可能,因此从治疗角度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但在接触患者和家属时,还是发现大家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有必要进行纠正。

  误区一:小肠气是小病,早治晚治甚至不治都没关系

  外科医生的建议是尽早治疗。为什么呢?看看疝发展的结果和并发症,便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一,疝好比衣服上的洞,不补只会越来越大,而且越大越难补。我们曾碰到不少病人,由于畏惧手术,腹股沟疝直到进入阴囊如皮球大小严重影响生活才来手术,原本不复杂的情况变成了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真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第二,疝不及时治疗,还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某次咳嗽、屏大便等用力原因使过多的肠段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导致急性肠梗阻,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

  所以,小肠气绝对不能说是小病,它是放在患者身上的不定时“炸弹”。

  误区二:不开刀能治愈小肠气

  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介绍不开刀治疗疝的小广告,比如疝托、脐贴、中药、打针等等。这些手段真的能治好小肠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疝托、疝带是把一个硬物堵在疝的出口上,并不能真正地补洞,临床上只是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一个补充治疗,带过疝带的病人都知道那东西压在身上不舒服,而且时间长了局部组织受压变薄,最终疝还是会从旁边出来。还有个别患者因为佩戴不合理导致疝托直接压在肠管上造成肠管粘连,给手术添了不少麻烦。脐贴、中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疝的发展,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堵住缺损。最可怕的还是打针注射硬化剂,堵不住洞不说,还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比如硬化剂打在肠管上会导致肠坏死穿孔,打坏了精索会阻塞输精管或影响睾丸血供还会影响生育。临床上我们也常碰到因惧怕手术而花了几千块冤枉钱而最终来手术的患者。因此,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特别指出要禁用硬化剂,腹股沟疝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手术。

  误区三:老年患者不适合手术

  老年人是疝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年纪越大手术风险越大,就越害怕做手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多数疝的手术,尤其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手术,在外科范畴只是一个小手术,只要没有严重全身疾病,绝大多数都能耐受手术,我们做过的九旬老人也不少,对于老年病人的关键是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术后处理。现在大家寿命长了,也希望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身上留着疝气回避手术绝对是影响生活品质的。

  目前手术技术和医学材料都有了很快的发展,我们所做的疝修补手术是用补片进行的修补手术,好比是我们补衣服打个“补丁”一样。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于1%,是过去有张力手术的十分之一,并发症率也低。因此,人们应该抛弃以上误解,相信科学,对疝的手术治疗要有信心,让小肠气不再成为影响您生活的累赘。

  (作者为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本部,周三上午南院。东方医院定于4月9日9:00~11:30在云台路1800号南院门诊底楼进行疝的科普讲座及免费咨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2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专版/长三角
重视“寂静杀手”——骨质疏松
科普指南教您防治脂肪肝
纠正“小肠气”治疗的三大误区
“爱鼻日”讲座咨询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纠正“小肠气”治疗的三大误区 2015-03-30 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