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医苑/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离糖尿病 远离青光眼
张宇燕
  ◆ 张宇燕

  某一男性患者,59岁,患有糖尿病20多年,平时血糖一直控制不佳。2个月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现左眼视物模糊,到当地医院就诊,测得左眼压高达60mmHg,诊断为青光眼,予降眼压的药物治疗,但一直没有好转,转至我院就诊时,查得右眼视力只有0.1,左眼几乎已经失明,双眼眼压都很高。对该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后,确诊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了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的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背后的糖尿病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临床并不少见,这是一种破坏性强,失明率高的眼病,主要表现为虹膜和房角出现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青光眼。这些新生血管很容易破裂,导致前房反复出血,故又称出血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可高达60mmHg以上,表现为明显的眼部充血,角膜水肿,高眼压往往使得患者头痛眼痛剧烈难以控制。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这类青光眼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糖尿病史,那么这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通过药物和饮食来控制血糖,但很多人血糖控制并不是很理想。长期高血糖对机体来说是一个危险因素,会产生全身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是引起全身微血管发生病变,当然眼部组织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眼部微血管发生病变时,引起眼部视网膜缺氧,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虹膜新生血管化几乎均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整个病变是个长期潜在的过程,早期往往无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红眼痛时才来就诊,但此时的病情已经进展到不可逆转、很严重的阶段,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疗效欠佳。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所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首先患者应与内分泌科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控制血糖,这样对控制疾病的进展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虹膜新生血管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药物可以选用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拮抗剂进行眼内注射。但是如果原发病因未消除,新生血管不久又会出现。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配合全身和局部使用降眼压的药物,手术则以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为首选。

  “糖友”如何远离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一系列眼组织和视功能的改变,一旦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和滤过手术往往效果较差,治疗变得非常复杂、困难,成为难治性青光眼,每年都有很多患者面临着失明的可能,因此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意义重大。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眼病与病程关系很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去眼科做一次系统的专科检查,尤其是发病超过5年以上。只有在疾病的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期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病损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过程,隐匿而严重,初次或前几次检查结果是正常的话,也需要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积极随访,目前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做一次系统的眼科检查。另外,糖尿病患者应了解和掌握有关糖尿病及青光眼的医学知识,平时注意自我观察有无异常,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眼前黑影、双眼复视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副教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2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专版/长三角
密切随访 早诊早治肺癌
远离糖尿病 远离青光眼
糖尿病+肥胖 1+1>2
新民晚报医苑/康健园B02远离糖尿病 远离青光眼 2015-03-30 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