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暴雨来势之凶猛、降雨历时之长、降雨总量之多为历史罕见。人们不禁深思:城市排水系统存在怎样的问题,要如何攻克城市排水软肋?眼科专家张淳博士指出,人眼也有一套与城市排水类似的系统来维持眼压平衡。而青光眼就如同遭遇特大暴雨的城市一样,暴雨所导致的积水就像眼内的房水,如果排涝系统不好,积水就不能被及时排出,积蓄在眼球这座城市内。时间一久,眼压越来越高,使得视神经和视功能严重受损,因此一个好的青光眼专科医生也应该像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师,能够有效排除“眼涝”情况。
青光眼的认识误区
头晕脑涨、恶心呕吐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从感冒药到藿香正气液,几乎每个家庭的小药箱中总备着应对头昏脑涨的药品。张淳博士却提醒大家,不要粗心忽视以上这些症状,因为它们也是闭角型青光眼的典型表征。
张淳指出,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的恶性眼疾。他说:“我们可以先把眼睛比作一个小池子,一边水龙头开着,水向池子里流,另一边通过排水管将水不断向外排。这样就形成池水(眼内)的平衡。如果这时下水道一端被阻塞了(房角关闭),不断流入的池水无法排出,池子的压力(眼压)就升高了。而当眼压超过了眼部组织(主要为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必然对眼部组织造成危害。由此导致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这就是青光眼了。”
张博士指出,长期高眼压对视神经、视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不可恢复的,这也是青光眼成为主要致盲眼病的原因所在。因此罹患青光眼的患者应及时防范高眼压对视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患者切莫自暴自弃,以消极态度对待青光眼,最终只能走向失明的道路。张淳说,目前的各类医疗手段对于减缓眼压有着很好的效果。早期发现提早治疗,相当多的患者可以避免失明。
防治青光眼关键在于控制眼压
张淳博士说,通常所指的青光眼的治疗,其目的就是将眼压控制到安全范围,即达到目标眼压并稳定维持,阻止和延缓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常见解除高眼压的方法有以下四种:药物治疗,即使用眼药水、眼膏、口服药等控制眼压。这些药物通过促进房水排泄,或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激光治疗,包括微创激光小梁成型术、激光虹膜根部切除术等。开角型青光眼的病人,可以进行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以控制眼压;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可以进行激光治疗,在虹膜上打出一个小孔,以改善房水排泄。手术治疗,则能改善眼内液体的流动,减少对视神经的压力。进行手术时,医生将使用先进的手术显微镜和手术仪器,在眼部建立一个新通道,以促进房水排出,控制眼压。滤过性手术,即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凝术等适用于晚期青光眼患者。手术可以改善眼内液体的流动,减少对视神经的压力。
张淳博士呼吁出现头疼、眼涨、恶心、呕吐、看灯光时出现彩色光圈以上任何一项或多项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具备查房角、眼压、视野以及眼底的医院进行青光眼诊断四大检查,方能确保眼内视功能的健康。
青光眼的治疗原理
张博士表示,在青光眼药物治疗期间不可自行停止治疗或改变方法。这是因为目前可供选择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安全性、副作用、耐受性及有效性不同,药物的浓度、剂型、降眼压机制、降低眼压幅度也各有差异。患者如果随意更改药物,会因眼压不稳定要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同时抗青光眼滴眼液还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眼红、短暂的刺痛或视物模糊及眼部刺激症状,有些抗青光眼药物可能影响心脏和肺脏。
张博士指出,目前的药物和激光治疗都不能阻止进行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各类青光眼。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水平可与全层巩膜穿通滤过术后的眼压水平相近,因此现在小梁切除术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需要做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
据介绍,小梁切除术的原理是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眼外引流通道,将房水由前房引流到球结膜下间隙由周围组织吸收。巩膜板层覆盖引流口,限制房水过多流出,减少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当然,张淳博士也指出,日新月异的临床技能的应用,又将开辟新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