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人次连年递增
在1楼门诊大厅,人流涌动,门诊2楼的结核病诊区域,所有的候诊凳子上也都坐满了人。“我今天是专家门诊,一般上午有40多号的样子。如果是普通门诊的话,至少得五六十号吧。”沙巍是这家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考虑到等候的病人太多,她的回答或介绍都尽量简短明了。
这家占申城结核病诊疗量“过半江山”的医院,2014年的结核病门急诊人次超过14万,年收治住院病人11341人。“门诊人次已连续多年保持10%-15%的递增速度。不仅仅在上海,就是在全国,我们也绝对算得上是多的了。”沙医生补充说。
防治结核依然严峻
近年来,上海市肺科医院在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部肿瘤领域的发展,引人关注。然而,这家早年即以诊治肺结核闻名的“叶家花园”,如今全院1000张核定病床中,仍保留有四分之一为结核病床;全院一年55万人次的门急诊服务量中,肺结核病人占有量不少于四分之一,并与肺部肿瘤等诊疗量保持同比例增长——这两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结核病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是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和主要障碍。”著名结核病学专家、市肺科医院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肖和平教授,早在十多年前就执笔编撰了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意见(试行)》。他强调,目前在结核病患者中,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的占比分别高达43%和7%。“这些患者使用普通的抗结核药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治愈率低,且费用高昂。”
耐药结核如何产生
据权威统计称,我国现在实际有结核病人400万-500万。每年新发的约90万名结核病人中,推算有5万左右的人在发病之初,即已是耐多药结核病。
为何会产生耐药结核?它是如何传播的?危害何在?在记者的一系列追问下,专家希望大家先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研究结果表明,结核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由于基因突变产生耐药菌株,但这种自然突变发生的几率非常低。而在充分的联合化疗下,这种突变的发生几率会更低。因此,耐药结核病产生,主要是由于治疗不恰当引起的,是人为因素。
沙巍说,普通结核患者的治疗必须坚持6个月以上,耐药结核患者则至少服药2年。“我经治的患者中,就有认为吃药后不咳就好了,自作主张停药,结果导致复发和耐药的。其中男性居多,还拼命喝酒、抽烟。”
再则,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染他人,被感染的人一旦发病,也属于“耐药”患者。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发现得病时已是一名耐药或耐多药患者,因为传染给他(她)的,是一名耐药或耐多药结核病人。而关于这一点,许多人并不了解。若再往大里说,减少耐药结核传染的几率,更关乎公共卫生保障。
多措并举规范治疗
值得庆幸的是,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一组好消息——
■ 依托社区管理网络,现在上海每年新报告的7000多例新发结核病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化治疗和及时随访;
■ 2011年起,“落脚”于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专门针对耐药、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的市级会诊制度已建立。凡本市耐药或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接受治疗,明确诊断、制定方案等,唯这里“一锤定音”,而相关治疗费用则由医保统筹;
■ 随着抗结核药物不断丰富和临床一线经验不断积累,本市治疗耐药、耐多药结核所取得的疗效也不断提升。据临床统计,上海专家组近4年治疗的500多名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达58%,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 由肖和平教授领衔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年)》完成编撰。这将意味着全国结核病医生将可以得到更为先进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知识和理念、最新的信息,以及有效应对耐药结核病的建议。
“对于普通结核病患者说来,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并且真正做到遵从医嘱,全程规范服药。”专家们一再强调。
本报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