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车辆使用价格,一直是国外城市“治堵”实招之一。伦敦市从2003年起,对进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内的车辆,在工作日早晨7时到下午6时30分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也称拥堵费),收费对象为私人汽车和货车,交通拥堵状况大为缓解,公交出行比例增加。
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施车辆年度配额制度,牌照有效期10年。10年后,车主可按上3月移动平均成交价直接获得新配额;或支付一半价格,延长5年使用权。牌照有效期使人们买车用车更为理性。
他山之石值得借鉴。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城市公交网络完备,管理水平较高,法制健全,市民整体素质较好。不少专家和市民也认为,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经验,而要根据自己特点,大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方便人们出行。
交通问题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表示,“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限制车流,而在于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力打造便捷、畅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高工邵丹建议,在完善轨交、公交的同时,还可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以解决短程交通不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