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大多转型而来
在今年电影节上露脸的新导演,作品都颇具冲击力,而不少人是从各行各业转型而来的:《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原本是动画制作人,曾担任《怪物史瑞克》的视效总监;主持人何炅跨界导演《栀子花开》,聚集了李易峰、蒋劲夫等小鲜肉;娱乐编辑大鹏的电影处女作《煎饼侠》,拉上了30多位明星好友加盟;作家藤井树监制了影片《六弄咖啡馆》,走起台湾小清新路线;给冯小刚、陈国富负责剪辑的肖洋,以《少年班》搭上青春片的末班车。
问题:处女作之后销声匿迹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导演井喷这一看似正面的现象,背后原因却略显负面:第五代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如今出手越发慎重,久久才开始运作一部电影,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等创作周期也不短。这些大腕和中坚们的“让位”,客观上给予新生代导演极大的发挥空间,实际上也显示了国内导演代际断层的问题。
台湾资深电影行销人王师认为,电影市场对于新导演的容纳度与淘汰率成正比,“‘新导演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新导演不断消失’,一些跨界导演在推出处女作之后就销声匿迹,这也彰显出他们在创作力、编剧力和镜头掌控力上的不足。”
新演员:出名越来越早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放在本届电影节上再合适不过了。几位新人中,22岁的男演员董子健格外引人注目,《青春派》中的出彩表现,让他被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纳入囊中,走了一回戛纳红毯。这次,他主演的两部影片《少年班》和《六弄咖啡馆》在电影节同时亮相。另一位18岁就顶着“谋女郎”头衔入行的周冬雨,今年刚好从北影毕业。“静秋”如今片约不断,《冰河追凶》和《少年班》中都有她的身影。
此外,《栀子花开》《撒娇女王》《我的男友和狗》等电影,随便拉出来就是一众掐得出水的“小鲜肉”“小萝莉”,颜值爆表。
问题:缺乏个性让人过目就忘
不少圈内人士认为,如今的新人演员虽然脸蛋漂亮,但缺乏个性,很多让人过目就忘。今年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萨金塞夫也表示,年轻人生活经验不够,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视角还不够宽阔,因而在演艺道路上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尝试方案
面对这种状况,上海电影界理清思路,拿出对策,致力于对新人能力的培养。
■今年6月,上海科技大学将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第一期编剧培训课程,训练中国电影人的电影编剧技巧。此外,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立的温哥华电影学院,如今也担负着培训中国影人基本功的重要角色。
■今年上影节,SMG尚世影业和迪士尼联合主办的好莱坞编剧论坛,请来了曾创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阳光小美女》《银河护卫队》《惊天魔盗团》等类型片的4位好莱坞编剧大师,他们与中国年轻影人面对面交流,推荐了各自的编剧训练方法,并从市场的角度详细谈到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的秘笈。
■今年上影节的项目市场,选择业内专家担任培训师和评委,对有潜力的电影新人进行深入辅导。资深制片人焦爱民、叶如芬和韩小凌三位培训师及黄建新、徐小明和何韵明等资深电影人,都来到“青年电影计划”公开陈述的现场,与电影新人进行互动并提点。
■ 为了给新人的电影拍摄带来便利,上海市文广局于近日发布《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15版》,系统介绍上海影视摄制环境和条件,比如推荐拍摄取景地、如何协调摄制组和拍摄地之间的各类问题、如何申请拍摄的各类证书,以及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提供的四方面24类115项咨询、协调服务项目等。
业内声音
江志强:看好新导演
电影人江志强是圈内出了名的“伯乐”,前有《寒战》的导演,这次又看中了许诚毅拍摄新片《捉妖记》。在他看来,他并不会在意导演是不是新人,而是看重剧本和导演的想法。比如下一部影片,他将和张猛合作,“我是张猛的粉丝,我相信他的能力。而且我看过剧本,非常优秀,我自己对于这一类电影也很有兴趣。”
李睿珺:新导演要学会坚持
人们熟悉青年导演李睿珺,大多是因为他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80后的他说:“新导演要学会坚持。放在我身上就是——我只拍我喜欢的、让我有拍摄欲望故事,不然给我再多钱我也不愿意。”
李心洁:新演员要珍惜机会
亚洲新人奖评委李心洁表示:“如果我有机会当导演的话,一定会提拔、发掘一些年轻演员。”李心洁说:“想当年我们能演戏,也是因为别人给了我们机会。作为新演员,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努力完善、成就自己。”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