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梅雨季,我们都非常关注天气预报。一旦收到暴雨警报,大家会主动来办公室,处理各种房屋质量突发问题,都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蒋华云爽朗地笑道,作为一线的房屋质量维修工程师,他从学徒到现在,已经连续工作了33年,而连家贤一干就是35年。
“辖区内,有超过100岁高龄的老式里弄,还有很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的房屋。每栋老旧建筑的地址、‘病症’一一记录在随身日记本上。暴雨季,我们最担心一些结构略有松动的老旧房屋,因为屋面的负载增加,屋顶或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隐患。”蒋华云说话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其实,早在今年元旦,蒋华云和同事们便开始对辖区内老旧居民楼进行排查。截至5月底,他们检测了黄浦区145万平方米的老旧房屋,涉及5万栋居民楼。
房屋安全隐患如何发现如何排查?蒋华云笑道,过去30多年,他和同事们已经摸索、总结了一套“望”、“问”、“听”、“切”安全隐患排查办法。“每天出门,我们习惯背着一个军绿色的工具包,带着三五件常用的工具:小榔头、戳棒、扳手、老虎钳等。”谈起自己的日常工作,蒋华云显得格外认真。走近老建筑,第一步是“望”,他会围绕老建筑的走一圈,看看外墙是否开裂、裂缝大小,屋内房梁是否弯曲、开裂。如果房梁出现开裂现象,还要看看裂纹是横裂纹还是竖裂纹。“别小看裂纹的方向,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危险指数。”蒋华云介绍道,竖裂纹可能是房梁自然形成的裂纹,危险指数较低,稍加维修即可;横裂纹则代表房梁的木质纤维已经枯竭,危险指数较高,随时存在房梁断裂的危险,需要立即抢修。
看完老旧建筑的外形,蒋华云会询问房屋的使用人,“问”房屋内有何异常变化,是否发现门窗难关闭、阁楼和地面下沉等现象,掌握老旧房屋的最新变化;随后,他会拿出一个小榔头,敲一敲梁柱,“听”声音。清脆的“当当当……”说明梁柱的质量很好,沉闷的“噗噗噗……”说明梁柱的木质纤维已经枯竭或出现腐烂;对于建筑高处的一些结构和设施检测,蒋华云会拿出一根戳棒,戳一戳屋顶、房梁等,看看木质结构的弹性和受力情况,这就是“切”的检查方法。
“发现简单的房屋质量,我们会用工具进行加固处理;对难以判断或比较严重的房屋质量问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上报,并邀请专业检测人员对房屋质量进行‘会诊’。”蒋华云笑道,最近,他和连家贤在排查房屋质量时,发现方浜中路64号室外水泥台阶出现一个大的裂缝。随即,他们进入房屋内进行检查,发现室内新安装的水斗和浴缸均漏水,导致房屋内木柱腐烂。向居住着说明情况后,他们立即拆除了水斗和浴缸,用千斤顶对木柱进行加固,及时抑制房屋安全隐患。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