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记忆中的抗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攀人梯攻城失一目
抚恤金义捐八百两
杨克林 孙金媛
■ 1943年李宗岱夫妇结婚照 图TP
■ 1939年的李宗岱
  李宗岱 山东栖霞人(1918-2011)太原北方军官学校、黃埔军校第十一期毕业。抗战期间担任第40军补充团排长、连长,第92军特务营营长,暂编第30师第3团团长,暂编第14师团长等职。

  1938年4月25日,收到命令转移,我当时在40军补充团当第二连的连长,我们是尖兵连,目的地是到沛县去增补,当时在路上我们掩护59军38师从台儿庄这边撤离,往徐州转移,渡过沂河沿火车站,顺着陇海线向大许家庄方向前进。到了大许家庄(处在通往台儿庄的铁路旁侧的要道上),在路上就遇到敌人的骑兵。

  当时虽然是往后转移,但是士兵的士气很旺盛。因为我是尖兵连,上面叫我排除路障,我就带着一个排走在前边侦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4月),麦子有膝盖这么高,大家就在麦地里匍匐前进,鬼子上边枪打得很厉害,我带着一班的人到了前面一侦察,发现他有两挺机枪,我就回来跟营长报告他没有那么多人,我猜最多不过200人,因为根据火力布局,就像重机枪连。

  大概往前5米的时候,这个时候鬼子歪把子机枪一下子响了,没有重火器,没打着,但是飞机在天上转。当时没有炮兵支援,我们士兵也不怕,大许家庄内有寨子,外面是黄泥夯实的围墙。日军盘踞在寨内,利用屋顶和围墙制高处,居高临下狂射乱扫,封锁住前进方向。

  这个时候我把三个排分开,我自己带着一个排。我们第三排火力强一点,有三挺机枪,三挺机枪上面配一挺重机枪,向敌人东南角打,大家掩护我们往前走,这个时候我发觉敌人右前边那挺枪已经不响了,多次掐了火,就是有问题。冲到100多米的时候,我领着一班的人就往前跑。

  (与鬼子)隔了50米左右的时候,在前面的王班长已经牺牲了,我们一发起冲锋,就丢手榴弹,在丢手榴弹那个间隙人就上去了。

  上士班长董连三胆子也大,跟着我,他说连长走,不要紧,完成冲锋,一下子冲上去,冲上去搭着人梯就往上面爬。

  我们40军是很顽强的,西北军的一个特点,器械粗糙,但拼刺很好的,跳步、马空跳像现在他们表演自由体操一样,个个都能行,搭人梯,一个人一上去,一蹲到地下,跟着第二个人上去,不是插到背上,插到肩膀后背那个地方,你要真正插到这里(腰)伸不起,他要插到这个跟着往上爬,一个纵跳就上了肩膀。打仗就是这样,你不怕他,他就要怕你,你要怕他那就不行。鬼子看到你跟他拼的时候,他还是有一点怯。

  鬼子一看我们爬上来了就慌了,我们两挺机枪在那里压制他的火力,他以为我们主攻方向是那边,哪知道是这边呢,根本没有用火力,就这么接近他了。这个时候我也往上面爬,城墙上面鬼子往下打,打下来的时候,子弹从我这里(右眼鼻侧)打进去,从这儿(右颌)出来,当时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后头的事了。

  董连三把我背下来的,送到徐州兵站医院第三天,我记得是5月9日,鬼子飞机把房子炸了,我从楼上掉到地下,结果我还没炸死,就转到第一重伤医院。这时才知眼睛看不到了,我心里很痛心。我自己心里又想,“不要紧”,当时还比,日本一个海军中将也是一个眼睛,德国还有一个,我们刘伯承也是当团长打瞎的,跟我性质一样。

  后来逐渐转移到四川几个县级医院,重庆、江西,我都住过。又要把我转到第五残疾教养院。说我残废了?我就不服气!我是1938年负的伤,1939年2月我就要出院,上边不准,伤兵管理处就派人来慰问我,说按规定,上二等残废了,就暂时不要到前线去了,你就待医院休养,我就坚决不干。想一想,我家里头已经在沦陷区了,后方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残废算什么,我一个人再换个日本人也划得来。就是这个想法,我们民族复兴的信念从来都很坚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被消灭了,我们非要把鬼子赶出去。

  反正我两个手还能动,我的两个脚,虽然一个脚不大好走,但是还可以打敌人。在这种情形下,我恐怕以后会有顾虑,就把我所有的奖金、勋章,一直带在身边的3000块钱现洋,当时我20岁,加上给我40年的抚恤金,一万多块钱,一起捐了。(注:李宗岱向抗日救亡总会捐款,折合当时市价,值黄金800多两。李宗岱重上前线后,参加了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又3次负重伤,曾获“华胄勋章”、“国族干城勋章”、“陆海空甲级奖章”,被誉为“独目虎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以济南防守司令部参谋处长职参与接受日本侵略军投降。)

  (根据杨克林、孙金媛1995年4月20日重庆采访录音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摩登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潮事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攀人梯攻城失一目 抚恤金义捐八百两
烽火家书 记录日军侵华罪行
新民晚报记忆中的抗战A09攀人梯攻城失一目
抚恤金义捐八百两
2015-06-19 2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