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话题/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说开去
~~~——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说开去
~~~——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说开去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声告白》道出“异类”的艰难
——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走红欧美文坛说开去
乐梦融 陈若璐
■ 《无声告白》封面
■ 伍绮诗
  “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向来是诸多畅销书作家最为觊觎的排行榜单之一,入榜者皆为风光无限的佼佼者。去年年末, 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以其处女作《无声告白》占据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榜首,击败了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轰动整个欧美文坛。名不见经传的伍绮诗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本月1日,这本万众瞩目的小说中文版由读客图书引进出版,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华裔作家群体的关注与热议。

  处女之作成为黑马

  伍绮诗是中国香港移民的后代,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郊区小镇。她的父母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但伍绮诗并没有走父母的路。初中和高中期间,她大量地练习写作,与人合编高中文学杂志,还参加创意写作课和戏剧创作课。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伍绮诗进修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她坦言:“在密歇根大学进修是我想象中最好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把写作放在首位,而不是当作‘副业’。”

  尽管伍绮诗在《无声告白》前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期刊。但若不是得益于《无声告白》的畅销,这位华裔作者也不能成为欧美文坛的黑马。这部处女作历时6年完成,前后四易其稿。该书还没选定出版社时,就有数十家世界顶级出版社参与竞价角逐,最终,企鹅出版社拿下了版权。《无声告白》一经出版就获得无数好评,在欧美年终图书类最佳榜单上独占鳌头,不仅拿下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还在其他数十家媒体及网站的评选中占据第一。

  生长环境催化创作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无声告白》的第一句,奠定了全书悬疑的基调。但仅以悬疑书来给《无声告白》定性不足以囊括它的意义。

  作为香港移民二代,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伍绮诗,还在父母的熏陶下思考着华裔身份的处境:“我觉得我的父母十分清楚我们属于异类这个事实,人们会根据我的行为假定我的整个族群是怎样的。”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或者是,你应该待人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这样的生长环境催化了这一次创作。“除了种族之外,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我认为,随着跨种族婚姻的增加,我们对所有这些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楚,可能会以更复杂的方式谈论种族问题。”伍绮诗说。

  《纽约时报书评》对《无声告白》赞誉有加:“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讲述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而美国亚马逊网站官方评论更夸张:“《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中国网友褒贬不一

  《无声告白》在中国上架10天,销量可观,不过,中国网友对该书褒贬不一。网友harmenyinn说:“幼小的汉娜聪明又敏感,就像一阵清凉的风。作者说,她善写悲伤的故事,但我说,有了汉娜,小说就有希望。爱的伦理是她书中最迷人的部分。”网友荞麦认为:“在美国读者看来,这本书应该是新鲜的,但在中国读者看来却有些老套——一个把自己的理想倾注在女儿身上的母亲,一个与周围有点不同的家庭……”还有读者认为,这类太有画面感的小说只是为影视定制的,小说通俗好看,但远远不值得读者惊诧。

  该书编辑木草草说:“读者觉得这个故事老套、太中国,其实刚好反映出一个问题:关于家庭的事,其实内中的困局与伦理问题都是相通的。”出版方读客图书透露,之所以引进这本书,是因为觉得中国会比其他国家的人更需要这个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味很重的社会里,从小到大就习惯被各种 ‘爱与期待’绑架,小的时候被逼着上学、长大了被逼婚、被逼生娃……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使我们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我们需要释放,而《无声告白》无疑是一个出口。”

  青年书评人陈嫣婧直言:“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可能会遇冷,这也是正常的”。她认为,华裔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在美国这几十年来受欢迎的原因其实非常相似。首先是家庭,其次是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问题,因为这两个题材都是美国读者普遍关心的。《无声告白》描写的双色家庭确能满足美国读者对异国文化的猎奇心理,这个家庭中有一些很值得回味的东方式的情感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已通过一些影视剧传递给了美国读者,并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兴趣和共鸣,比如李安的作品。

  华裔作家追逐梦想

  事实上,伍绮诗的成功并不是华裔作家第一次在欧美文坛上放异彩。回顾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7年李恩富出版的自传《我在中国的少年时代》。上世纪70年代,《女勇士》出版并大获成功,作者汤亭亭成为首位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真正引起美国文坛重视和读者广泛兴趣的华裔作家。谭恩美创作的《喜福会》面世后一鸣惊人,不仅极为畅销,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此后,一大批优秀的美国华裔作家脱颖而出。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哈金为代表的移民作家,更是因摘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笔会奖等而更广为人知、也更迅速地进入美国公众乃至世界公众的视野中。不过,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真正能红遍西方的华裔作家还是屈指可数。华裔作家不断地试图摆脱大环境对少数族裔的有色眼光,这样的梦想有可能实现吗?一旦实现,华裔作家们的写作又将何去何从?

  陈嫣婧认为:“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华裔所面临的,欧美主流社会对异族文化一直怀着好奇,即便是在纯文学领域,一个移民作家或流亡作家,也无法完全脱离自己的文化背景去写作。”评论家黄德海预言:“种族认同问题在未来还会被大量书写,当华裔作家的作品足以与居住国最好的文学作品竞争时,那么,写什么都会吸引读者。”

  南京师范大学陈爱敏撰文指出,在美国土生土长或后来移居的华人,无论如何成功,相对于主流话语,他们始终是外来客、边缘人。但与悲苦的前辈们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更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拥有更开阔、更多元的视野,得以参与文化的改造、颠覆和传承。独特的身份和独特的视角,使他们的文学创作打上与众不同的烙印,既充满了对祖国 (或者祖先)文化的眷恋和一种游子的孤独感,同时又表现出身处西方世界的特点。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陈若璐

  相关链接

  走红欧美的华裔作家

  ● 谭恩美 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该书于1989年出版。除《喜福会》外,谭恩美的代表作品还有《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

  ● 韩素音 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瑰宝》《无鸟的夏天》《再生凤凰》《等到早晨来临》等。

  ● 严歌苓 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是张艾嘉执导影片《少女小渔》原作者,张艺谋执导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原作者,电影《天浴》《梅兰芳》的原作者及编剧,其《小姨多鹤》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

  ● 张翎 旅居加拿大的温州籍华人女作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阵痛》等。

  ● 哈金 首个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作家。1956年生于辽宁,1985年移居美国,目前在波士顿大学教书。短篇小说集《词海》获1997年海明威文学奖,长篇小说《等待》199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乐梦融 陈若璐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3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4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时政·要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跨界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无声告白》道出“异类”的艰难
诗人田禾职称职务被撤销
广告
新民晚报话题/文体汇A12《无声告白》道出“异类”的艰难 2015-07-12 2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