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口秀:惟上海才有银发观众
图 IC
  【主持人】

  阿 竹

  【嘉 宾】

  金 星 

  舞蹈家

  黄 西 

  脱口秀演员

  主持人的话

  一个是言辞犀利、吐槽精准的舞者;一个是表情木讷、讲求逻辑的海归理工男,他们做了同一件事——脱口秀。《金星秀》和《是真的吗》这两档脱口秀节目,开播以来,都收获了大批的粉丝。这种表演形式,在让观众爆笑的同时,也引人思考。

  做脱口秀是多年的理想

  今年年初,一档由舞蹈家金星主持的脱口秀《金星秀》亮相东方卫视,半年做下来,节目越做越红,每每占据收视率榜首的位置。不少人评价金星,“不只有双会跳舞的腿,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主持人:作为专业的舞者,为何会成为脱口秀节目的当家花旦?

  金星:我在2012年时签了灿星公司,当时会签下灿星是因为田明的一句话,他说,他想要做脱口秀,那是他的理想,而做脱口秀也是我的理想。所以,一签就是三年。其间,灿星制作了一档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在星空卫视播放,非常火。后来,想把这档节目往内地推的时候,正遇到真人秀节目在内地的荧屏上大红大紫,各大卫视对脱口秀节目的关注度都不高。虽然如此,《金星撞火星》也让东方卫视看到了脱口秀节目的潜力。2014年年底,我和灿星约满,就有了和东方卫视的合作《金星秀》。事实上,有许多卫视都想与我合作,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最适合上海这座城市的。

  主持人:我注意到你刚才说,做脱口秀节目,是你的理想?

  金星:是的,脱口秀是个严肃的事,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社会做交流。十多年前,很多圈内朋友就跟我说,“金星,你应该做档脱口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做一档脱口秀节目积累和准备。我参加《舞林大会》,希望了解我的表达方式观众是否可以接受。我参加《超级演说家》,是想去了解那些能说会道的人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金星秀》得到观众的厚爱,成为东方卫视史上投入最小、宣传最少、生命力最强的节目。不是我撞大运,为了做一档精彩的脱口秀节目,我做了许多年的准备。我通过各种机会磨练自己的表达方式、摸索与观众交流的方式、练习发音……

  “毒舌”是形容语言有特色

  主持人:在国外,脱口秀节目的接受度很高,在中国,这种样式还刚起步。你在国外工作生活过,你怎么看脱口秀节目在国外和在国内的差异?

  金星:全世界最难做脱口秀的地方就是中国。在中国做脱口秀需要很高的技巧。尤其是作为一个女性,需要注意形象,有些话题不适合谈。

  主持人:做电视是非常消耗人的,如此频繁的参与各种电视节目,还做着一档脱口秀节目,会不会有感觉枯竭的时候?

  金星:我的主业是舞蹈。我现在每个月有15到20天是在舞蹈团,10天时间在做电视。一般的电视节目,不会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脱口秀节目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做准备。我每天都要看杂志、报纸、微博、微信,了解各种新闻。

  主持人:有人说你“毒舌”,对于这样的评价会不高兴吗?你的孩子看你的脱口秀节目吗?

  金星:“毒舌”只是形容词,说明我的语言有特色。有一些年轻人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告诉我说,会和家中的长辈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我的脱口秀。我觉得很高兴——有一档这样的节目可以让一家人凑到一块儿。我在家很少谈工作,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时,更多的是看《妈妈咪呀》《金星秀》也会看。我儿子会对我说:“妈妈,你可以再温柔一点。”

  想办法克服

  中国面孔带来的表演障碍

  黄西人生的前三十年,走的是典型的精英路线:吉林大学生化专业本科,中科院研究生,美国得州莱斯大学博士,进入美国制药公司,取得美国国籍。黄西第一次接触到脱口秀,是在休斯敦的一家俱乐部,虽然只能听懂一半,但依然被深深吸引了。那一年,黄西31岁。

  主持人:你是生化专业的,取得了博士学位,却在不惑之年成为了脱口秀演员,如此戏剧化的人生转折,你是怎样做出决定的?

  黄西:当年求学的岁月里,我的努力方向是将来成为教授。当时的梦想就是有个稳定的工作。没想到这辈子越过越不稳定。我到美国之后,参加了一个英语学习班,老师看我喜欢写点小文章,就给我推荐了一些书,其中有伍迪·艾伦的书。我被伍迪·艾伦的幽默深深吸引了。后来,有朋友带我去看脱口秀表演,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回来自己也试着写了一些段子。我做科研的时候,是获得过专利的,但是,科研这个事情,有些东西,我不发现,其他人也会发现,但是,脱口秀是很个性化的,我的段子就是我的,别人不会这样写,这样表演。脱口秀让我有更强的拥有感。

  主持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人是缺乏幽默细胞的。作为脱口秀演员,你的中国面孔会给你带来便利还是障碍?

  黄西:在美国读书时,有一回我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一位老师看到后很吃惊地说:“没想到中国人也有幽默感!”在国外的中国人,因为语言、生存压力等因素,往往不太擅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在美国人眼里,亚洲人勤奋好学,但不善表达。电视台也会担心,我说英语时的中国口音是否会影响收视率——因为在美国南部地区,人们很少看到华人。

  我在表演脱口秀的时候,常常会在开场时说:“喔,大家好,我是爱尔兰人!”这是当地人经常用的搭茬套近乎的方式。当我在台上这样说的时候,台下会爆发出一阵大笑,然后观众们就会进入到脱口秀的演出中,而不会纠结着台上为什么是个华人演员。

  这种方式,是我从美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中借鉴来的。在美国,如果窗外打雷了,老师一定会停下来,跟学生们说,“听,外面打雷了,很大声。”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个事情很快速地过去了。学生们马上就回到课堂内容中,不会再琢磨刚才打雷那个事情。

  中国人偏爱直接逗乐

  美国人喜欢费脑子的幽默

  主持人:脱口秀在美国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在中国却仍算是个新事物。是怎样的契机让你有了回国发展的想法?

  黄西:在白宫的新闻记者年会上表演后,我陆续收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的邀请。在美国,脱口秀延伸出的另一个形态是情景喜剧,许多脱口秀演员都会去参与情景喜剧的表演。当时,中国的观众对美国的情景喜剧接受度很高,所以我想回国表演脱口秀也许是可行的。2011年底,我出了一本自传,跑了国内的一些高校做宣传。在高校的演讲中,我尝试着加入了一些段子,大家都非常喜欢。之后,又回国做过几次活动,在这一次次的接触中,我感到中国观众是可以接受脱口秀的。

  主持人:在中国表演脱口秀和在美国有哪些不同?

  黄西:从平台来说,美国的节奏很慢,国内的节奏很快,任何时候有好的点子都可以和电视台去谈。从观众的角度,国内的观众更喜欢比较直接的表达,美国的观众比较喜欢“绕”一点的幽默。在国内表演脱口秀时,我会增加和观众互动的部分,中国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后,效果会很好。在美国,当地观众习惯于边喝酒边看脱口秀,很快就会进入兴奋的状态,不过,有时候会“捣乱”。

  主持人:你在央视的节目《是真的吗》做到现在两年多了,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和新的感受?

  黄西: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根据观众的反馈,做了不少调整。比如,原本有一个环节“我相信”,但是,做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效果不好,于是改成了“十一条”。比如“给剩男的十一条忠告”、“最糟糕的十一条迟到理由”、“给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十一条建议”等获得了很好的观众反响,有段时间“十一条”这个环节的收视率是最高的。

  贴近生活+有逻辑的幽默

  让脱口秀魅力跨越地域

  主持人:你会加入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吗?你觉得脱口秀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黄西:我会关注新鲜的事物,但是不会在创作脱口秀的时候刻意加入网络语言。我曾专门做过调研,并不是所有的90后都离不开网络,他们中有些人并不关心网络语言。一般来说,网络段子的技巧性比较强,主要用到的是谐音和穿越两种技巧。目前在国内,大家看到的许多网络段子,和美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的街头段子很相似,这种段子由谁来讲,都能把人逗乐。但真正的好段子是带有智慧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的。

  我想,脱口秀的魅力,主要就在于可以让大家放松一下吧。比如,最近股市很动荡,我会在节目中说“面对股市暴跌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有人说是心态平和,我觉得不是。面对股市暴跌最好的办法是:住一楼。”

  主持人:你在不同的城市做过剧场脱口秀的巡演,感受有何不同?

  黄西:我在国内最先做剧场演出的地方就是在上海,反响很好。而且,只有在上海的脱口秀演出现场,可以看到观众席上有爷爷奶奶级的观众。其他城市看脱口秀的,多是白领和大学生。

  走了那么多城市之后我发现,脱口秀是可以超越地域的,它和相声、滑稽戏不同,不依赖于方言逗乐,而是基于表演者对生活的观察,通过逻辑来讲段子,有时候可以很严肃,但大部分时间是在逗观众乐。

  结束语

  有人说脱口秀是严肃的,也有人说脱口秀是让人放松的。但一场有品质的脱口秀表演,其中的段子无论是引起你的深思,还是逗得你开怀大笑,都是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如果说,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休闲方式一定程度反映出社会文明的水平,那么,在脱口秀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表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3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4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时政·要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跨界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脱口秀:惟上海才有银发观众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脱口秀:惟上海才有银发观众 2015-07-12 2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