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中国教育的软肋
“在中国的教育里,体育方面的教育还是软肋。”体质健康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王登峰说:“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发展里,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更多在文化课测试方面,而体质和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还不够,这也是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重要原因。”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遵循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王登峰指出,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那么在教育里,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如果体育没有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再高的道德品质、再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再高的审美和人文的素养,如果身体不健康,对自己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校园足球的开展,进一步凸显体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育正在酝酿改革
许多国外教练看到中国孩子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中国孩子的运动技能太差了。王登峰认为,中国社会许多家庭由祖辈照顾孩子,或者独生子女受到家庭过度保护,许多老人对孩子的第一要求是“不要跑”;体育课堂关注肺活量、爆发力和耐力,教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孩子觉得无聊不愿意学,这些都抑制了中国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育正酝酿改革,要通过校园足球的推广形成一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推进足球目标仍在育人
中国足球落后在人才金字塔的塔基是空的,王登峰指出,发展校园足球就是为了把金字塔的塔基打牢,为中国足球的发展、为最终金字塔尖的职业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奠定根基。教育部门推进足球工作,目标依然是育人,王登峰说:“我们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的人才和目标是要培养一大批的会踢足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律师、医生等各方面的人才;在这么多人才里面,一定会成长出金字塔尖有着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
教学及赛事是发展核心
面对未来愿景,足球的普及、教学和竞赛组织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关键。王登峰表示,现有体育教师将与社会足球专业专家资源整合,从师资上保证孩子们在学习踢球的过程中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搭建丰富的赛事、合理的赛制和严明的赛季也极为重要。竞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体育项目的实践能力,更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园足球一定是公平、公正的,足球竞赛不仅是一个体育比赛,更是育人重要环节。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学到了什么,中国的未来就将是怎么样的。”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