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专才到服务学生
平时,上交舞台几乎只提供给专业音乐工作者;暑期,则集中帮助学生登上专业舞台。上海学生民乐团的成立首演、上海学生交响乐团成立5周年庆典音乐会,以及波兰国家青年爱乐乐团的演出,此起彼伏地奏响了海内外学生音乐交流的“和弦”,并成为MISA阵容最庞大的演出之一“梦想舞台”。全球7支学生艺术团汇聚在此举办的“上海国际青少年音乐夏令营”活动,令全海内外学音乐的孩子切磋技艺后,共同举行一台名为“乐耀星空”的汇报演出。
从敞开大门到敞开后台
上交音乐厅门口广场上搭建的音乐集市,不仅让音乐厅的大门开得更大,还拓展了音乐厅的文化艺术品类。集市上有围绕音乐主题的黑胶唱片、各种转速的唱机以及老节目单的展示,也有绘画、折纸以及面塑DIY、游戏机体验的娱乐区。
MISA甚至把后台也敞开给志愿者乃至学生。据周平透露,驻团乐团纽约爱乐带来的“年轻人音乐会”也带来了年轻人在音乐会的台前幕后进行各个岗位的职业体验的理念。这个项目甚至吸引了一批在海外读高中的上海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在国外就报了名,暑期回家的时候,就来接待海外艺术家、协助海内外媒体联络、演出期间担任场务等。而且,他们接连来了好几年,每次还会换岗位。这批“海归高中生”英语水平高、文化修养全面、综合素质高,可以与国内大学生,甚至在沪外国人志愿者“混搭”。这种“混搭”的方式,也促进了志愿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从艺术殿堂到艺术课堂
说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中华艺术宫等,平常都被称之为“艺术殿堂”,仿佛令人“高山仰止”。周平表示,每年夏天举办MISA就是为了让平常不听交响乐的人们,也能轻松自如地走近“殿堂”,感受到文化艺术,而不仅仅是古典音乐的魅力。
“殿堂”应该更接地气,成为“课堂”。因此,MISA在选曲方面,倾向于更广泛人群可以接受的“轻松的古典”,例如纪录片《冰冻地球》原声音乐会、电影《太空漫游》原声音乐会以及歌剧电影《仲夏夜之梦》等。这一类包含古典音乐,但是又不局限于古典音乐,甚至跨界到装置艺术的《慢舞》等,均是为了表明:古典音乐没有门槛。加上此次逾万张公益票的推出,更是把门票降低到最低50元一张。
文化地标不应该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应该具有精神内涵,其中最有益于大众的,就是成为艺术大课堂。
首席记者 朱光
记者手记
学艺术,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美
沪上有一些古典音乐迷,可以购买各类音乐厅的年度套票,却会因为音乐厅有着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规矩”——不能背双肩包入场而想不通,偏偏要背着双肩包“闯关”。“闯关”不成,几次三番,静坐在某音乐厅门口抗议。
听闻此事,万分惊讶:背着双肩包的爱乐者真的是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吗?怎么感觉像是只听硬摇滚的愤怒青年呢?古典音乐如此讲究结构平衡、乐音和谐,怎会塑造出采取极端行动的人呢?
艺术能让人感官敏锐。艺术能让人更理解人。艺术能让人悲天悯人。我脑洞大开地想,如果,MISA早20年举办,并以“古典+教育”的方式,让爱好者从音乐切入,了解各种艺术门类、开阔视野、提升格局,甚或习得与人沟通的方式,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就很可能避免这类局面的发生。了解一下国际通行规则,就知道不能背双肩包入音乐厅属于日益升级的“反恐”措施之一……真正听懂了古典音乐,就会发觉每一个音符都是为了激发人的美好。
学艺术,是为了让人变得更美。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