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国际友人、“洋八路”汉斯·米勒遗孀寻访虹口居住地
~~~——国际友人、“洋八路”汉斯·米勒遗孀寻访虹口居住地
~~~——国际友人、“洋八路”汉斯·米勒遗孀寻访虹口居住地
~~~——国际友人、“洋八路”汉斯·米勒遗孀寻访虹口居住地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封家信从这里寄往抗战前线
——国际友人、“洋八路”汉斯·米勒遗孀寻访虹口居住地
袁玮 龙钢
■ 中村京子(左二)来到婆婆住过的周家嘴路七八三弄老房子,与当年房东的后辈见面 本报记者 陈梦泽 实习生 张呈君 摄
  今天上午,白发苍苍的86岁日籍老人中村京子带着女儿米蜜、女婿专程来到虹口,寻访其丈夫“洋八路”汉斯·米勒的母亲、德国人亨丽埃特上世纪40年代位于虹口的老房子——在这里母子俩曾通了6年的信。当他们来到周家嘴路783弄11号,见到当年借给亨丽埃特房屋的房东许崇灏的孙子许绍宏和孙媳妇郑国美时,百感交集,一幕幕往事涌现在眼前……

  德国小伙走进延安

  这是一条长达70年的寻亲之路。历史有惊人的巧合——70多年前,米勒的母亲亨丽埃特来沪寻子;70年后,中村京子、米蜜又到上海寻找婆婆、奶奶在沪的住址。

  1915年出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汉斯·米勒,父亲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则是日耳曼血统的德国人。希特勒上台后,汉斯·米勒由于有犹太血统,中学毕业后逃到瑞士与法国、德国交界处的古老大学巴塞尔大学医学院求学。由于汉斯·米勒同情进步人士,在他临近毕业前遭到瑞士政府的驱逐。

  米勒拿到学历证书后,学校一位姓蒋的中国学生告诉他:“如果你想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那就去中国吧。”那时,身为犹太人的汉斯·米勒已无法回德国。于是,在写完论文后,他拒绝了到南美开业行医赚大钱的机会,听从蒋同学的建议,下决心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

  汉斯·米勒用卖照相机的钱买了去法国马赛的船票,并辗转到达香港。后经廖承志和爱泼斯坦的介绍,来到延安。到达延安后,毛泽东接见了汉斯·米勒,随后汉斯·米勒被安排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担任外科大夫。一年后,汉斯·米勒选择到前线参加百团大战,救助了无数受伤的中国军人和老百姓。

  思念心切来华寻子

  汉斯·米勒是家中独子,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后,远在德国的父母非常牵挂,决定到中国来寻找儿子。由于听说许多犹太人都到上海的虹口来避难,并受到虹口人民的真诚相待,汉斯·米勒父母决定先到上海虹口,再觅机会找儿子。

  在办理来中国的手续时,汉斯·米勒的父亲遇到了麻烦。由于他是犹太人,当时的德国当局拒绝他前往中国,不得已,汉斯·米勒的母亲亨丽埃特只身一人先在1940年来到中国上海。到上海后,她租居在现虹口区周家嘴路783弄11号,等待丈夫日后团聚。当时的房东就是曾经被孙中山委任为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的许崇灏。

  亨丽埃特在虹口一住就是6年,据汉斯·米勒在德国的亲戚回忆,亨丽埃特当时在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外国人开办的医院里做行政管理工作。这6年里,思子心切的亨丽埃特一边工作,一边与远在延安的汉斯·米勒通信,保持着联系。1946年8月1日,亨丽埃特在周家嘴路的住所给儿子汉斯·米勒的信中写道:“你无法想象我是多么的高兴,就在我过生日的那天收到了你写来的信。终于又收到你写的信了……我的儿子,你过得好是我最大的幸福,你是无法想象的。你的幸福和满足补偿了父亲和我的过去12年。希望赐予我们的是将来还能在你的身边过几年。”亨丽埃特在信中告诉儿子,他的父亲已经从特莱西恩施塔纳粹集中营(1943年被关进集中营)获释了,并渴望她回家。

  1946年10月22日,亨丽埃特在周家嘴路居住地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随后便搬离了。不久,她离开上海返回德国照顾刚从纳粹集中营被解救出来的丈夫。由于战争离乱,亨丽埃特和丈夫一直到去世都没能见到日夜思念的儿子,也不知他是否还活着。

  据许崇灏的孙子许绍宏、孙媳妇郑国美及周家嘴路783弄的邻居们回忆,他们的长辈讲起过当年有一些外国人居住在这条弄堂里,783弄9号、11号等房屋都曾租给外国人居住。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这条弄堂里的房产都属于许崇灏,加上许崇灏的特殊身份,许多革命志士都曾在这里避难。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国租客陆续搬离此地。

  部队结下异国情缘

  汉斯·米勒在战争期间,与1945年从日本福冈来到中国、后来参加了八路军和解放军的日籍护士中村京子结成伉俪,成就了一段传奇的异国恋情。

  1930年出身于日本的中村京子,在她15岁那年来到中国,被分配到辽宁锦州“满铁”护士学校学习。不久,日本战败,中村所在的护士学校被中国军队接管。一心想成为白衣天使的她觉得八路军十分友好,因此选择留在中国从医,成了红色革命阵营中的一名护士。

  在辽沈战役前线手术队,她遇到了医术精湛的手术队队长汉斯·米勒,米勒曾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米勒一下子就被这个清纯的女护士吸引了,他向她表白,希望她能留在他身边,但是当时的她表示将来要回日本。米勒说,他能理解她。

  没想到时隔两年,他们又再度在天津重逢。“他到车站接我,别人就告诉我说米勒大夫等了我两年。”中村京子说当时她特别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交往。

  1949年春天,他们结合了。正是由于与米勒的结合,使中村京子做出了留在中国的决定。

  今日寻访完成遗愿

  新中国成立后,汉斯·米勒和中村京子一家居住在北京,1951年汉斯·米勒加入中国籍,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12月4日逝世。

  上午,中村京子一行走进当年亨丽埃特居住过的老房子,与许绍宏、郑国美夫妇及弄堂里的老邻居们一起聊天,彼此像久别的亲人。

  中村京子告诉记者:“我在中国待了70年,这70年的经历让我觉得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心都是相通的。”1984年,她和汉斯·米勒又回了一次太行山故地,老百姓用热烈的拥抱欢迎他们。“这些淳朴的百姓,永远都记得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中村京子说,她也深深感恩于虹口人民在二战期间给予犹太难民还有婆婆亨丽埃特的帮助。

  中村京子离休后在北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她和汉斯·米勒。去年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时,她和一批国际友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就在不久前,她又接到中央的邀请,回北京后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世界人民都是需要和平的。如果没有和平,人们的生活就不可能安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非常惨重的,只有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才能避免再次犯错。”中村京子说,今年是丈夫汉斯·米勒诞辰100周年,今天的寻访也是完成了他的遗愿。

  本报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⑨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一封封家信从这里寄往抗战前线
汉斯·米勒与“百团大战”
白马咖啡馆今日重返提篮桥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一封封家信从这里寄往抗战前线 2015-08-26 2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