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名单:旅游难实施民航可先行
金志刚
  本报昨天A6版“民生速递”刊发了《恶劣天气改变行程引发双重危机》等文章,聚焦因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取消、邮轮改变航线后,一些乘客非理性“维权”,造成“空闹”“霸船”等事件层出不穷。报道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许多反响,专业人士指出,对于危害到公众安全的不文明旅客,设立黑名单是一个办法,但目前旅游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民航可先行。

  安全价更高

  昨天报道见报后,不少网友表示:“旅程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不少游客的维权意识太强烈,导致用错地方”……

  对于那些把自己和别人置于潜在危险的境地、对服务人员打骂的蛮横乘客、游客,不少网友的建议是“加入黑名单,今后让他们出门旅行处处受阻。”

  事实上,今年5月上旬,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进入“游客黑名单”的北京游客周跃,今年1月由于不满飞机晚点,在由昆明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强行打开两道应急舱门,警方对他予以治安拘留15日处罚。8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第二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记录名单,乘机时因调整座椅与他人发生争打被拘留的2名当事人以及踏坐景区主题雕像并拍照传播的1名当事人“上榜”。

  民航已尝试

  5月20日,国家民航局出台了《加强民航法治建设若干意见》,其中第十五条是健全纠纷预防机制,依法规范航空运输安全“旅客黑名单”制度。从全球范围来看,民航业的“旅客黑名单”根本不算新鲜事物,欧美的很多知名大航空公司都建有“旅客黑名单”。国内率先建立“旅客黑名单”的航空公司是春秋航空,2007年将带头“霸机”的十几名旅客列入“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

  不过,上海目的地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誉扬认为,黑名单在旅游行业实施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一个人在江苏进入黑名单,他到上海报名参团旅游,且不说上海的旅行社知不知道他进入黑名单,知道了也不一定拒绝。”

  黑名单在民航实施,从技术上是可行的,绝大多数航空公司的售票需经中航信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把某个旅客列入黑名单,他就无法买机票了。”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⑨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黑名单:旅游难实施民航可先行
麻雀不会搭桥
公安不证“妈是妈” 证明难题怎么破?
“联合国国歌” 提法欠妥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18黑名单:旅游难实施民航可先行 2015-08-26 2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