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交安检未来更趋严“逢包必检、逢液必检”
金志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不配合安检的乘客怪安检员不负责,“他们都这样,我何必认真?”

  前不久,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市政府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吴尧鑫委员认为,从确保安全的角度看,地铁安检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据我本人平时乘地铁所见所闻和市人大的调研情况看,全市轨道交通设立了625个安全点,配备了5600多名安检员,对乘客有大件必查、大容量液体必查、各类编织袋必查等要求。但这些制度执行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在高峰时和乘客不配合情况下,安检就形同虚设了。”

  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表示,从安检队伍本身情况看,目前全市5600多名轨交安检员,每年有约三分之一会出现人员流动。“去年一年整个安检队伍辞职不干的有1400多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劳动强度大,还有极少数市民的不配合,甚至打骂,使从事安检工作具体岗位的安检员成就感不足。”俞烈表示,怎样进一步提升安检能力,加强安检员的责任感,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留得住人的工作氛围,这些是需要着重考虑改进的地方。“安检这项工作也需要倡导更多市民来主动配合,真正形成轨道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

  此外,自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以来,轨交安检作为一项长效管理措施被固化和完善。“安检工作确实还有加强的空间。目前的安检原则是大包必检、小包抽检、逢疑必检,今后这个原则还要更趋严格。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做调研,可能逐步会向‘逢包必检、逢液必检’的要求过渡。”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⑨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乘客嫌烦嫌脏 安检能混就混
轨交安检未来更趋严“逢包必检、逢液必检”
今年已查获违禁品、危险品2.4万件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8轨交安检未来更趋严“逢包必检、逢液必检” 2015-08-26 2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