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大早去某影城看电影,购票的经历如下:去“捉妖”。瞄准第一场,九点四十分。购票者,当场票、预购票,混排一队傻傻等;售票员,九点三十分按时出现。九点四十六分,排队五十分钟后,终于靠近柜台。结果,时间点已错过。第一场,好多人没能看到,好多票也没有卖掉……
我在朋友圈吐槽时,年轻的同事反过来吐槽我的落伍:为什么不提前购票?现在谁还现场购票?为什么不网上购票?我的回复是:其一,如果真的好多人已经选择网购了,现在还那么长的队要排,那说明影城的出票思路更成问题;其二,工会的福利票,朋友的赠券,网上可以兑换电影票吗?其三,不上网、不会上网的观众,在现场售票窗口就不该得到便捷的服务了吗?我是行外人,在我看来很简单,临时变更设置一个“优先窗口”,就OK了。顺便说一句,火车站、汽车站,也可以设置一个“最近车次优先”的窗口。
网络时代,大家谈得多的是互联网+、用户思维,在电影院售票柜台前排队傻等的时候,我想:别那么复杂了,先考虑一下怎么尽快满足已经上门的那些用户的观影需求,考虑一下改善他们的消费体验吧。即使对越来越多的网上购票者,影院也有改进的地方:比如用户直接在入口处用手机扫一扫或者摇一摇进场,何必先要在另一个地方排队取票,再回过头检票进场呢?
奉劝各类市场经营者一句:不要在“最后一米”,与用户和市场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