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片还需接地气
大导演应会讲故事
——从《刺客聂隐娘》票房不敌《烈日灼心》说起
张艺
■ 《烈日灼心》剧照
■ 《刺客聂隐娘》剧照
  这几日,两部影片成了网友议论的焦点——为侯孝贤拿下戛纳最佳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以及让曹保平拿下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的《烈日灼心》。5天上映中,《烈日灼心》拿下1.4904亿元的总票房,是《刺客聂隐娘》(4434万元)的3倍有余。同样是偏文艺的影片,同样拿下电影节大奖,为何票房差异巨大?有专家指出,在观众审美高度商业化的今天,文艺片也需要接地气。

  两片表达有区别

  同天上映的《刺客聂隐娘》和《烈日灼心》的排片占比分别是15.33%和20.30%,后者略高。而在5天放映过后,《烈日灼心》的排片上升到23.1%,而《刺客聂隐娘》却迅速下降,昨日的排片不到9%。“《烈日灼心》和《刺客聂隐娘》都借着文艺片的外壳,但《烈日灼心》的内在相对更加‘商业化’。”院线专家高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导演曹保平用了更“接地气”的叙事手法,刻意放大了一些类型元素,比如抓捕对峙等,令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满激烈的戏剧冲突。

  相对而言,《刺客聂隐娘》的表达则过分个人化,侯孝贤没有用观众熟悉的方式讲故事,而是让画幅像“山水画”一般流动,逻辑关系很淡。文言文的对白,长镜头、空镜头的留白,以及不同于如今宽银幕的纯胶片(4:3)画幅,也需要观众适应。

  关键还要接地气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认为,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非商业性的好电影卖不了高票房,商业性的垃圾片有可能会获得高票房,不好不坏的电影则取决于题材与类型——迎合了市场与观众,自然大卖;与市场、观众有距离,看情况。“对于普通观众以及电影院里的主流年轻观众而言,《刺客聂隐娘》有点文艺过头了,这样的电影不会缺口碑,但指望在票房上大有斩获,是不现实的想法。”

  今年暑期档《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的共赢,就是最好的例子。《捉妖记》能过23亿元票房,除了故事类型老少咸宜、本身质量不错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的表现手法有创意。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填补市场需求,导致影迷口碑上扬——这才是它撬动市场的关键。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坐在电影院里,就是希望这个故事能吸引他,让他一直跟着你走下去,直说就是要好看的。”导演曹保平说,自己不会为了迎合艺术电影的手法,而刻意去拍一部很闷的文艺片,“我要拍的,是吸引人的故事。”

  艺术院线是基础

  记者昨日获悉,《烈日灼心》在格瓦拉的评分达到8.5分,而《刺客聂隐娘》则只有5.7分。“这和影片的文艺程度无关,《刺客聂隐娘》在海外的销售很好,欧美市场的预售已经能回收9000万元的制作成本,这是因为国外有良好的文艺片发行体系,有成熟的文艺片院线做基础。”香港导演吴思远如是说。

  其实,像《刺客聂隐娘》这样的获奖片,在中国市场遇冷的不在少数,比如7月份上映的曾获诸多国际奖项提名的《模仿游戏》,票房惨不忍睹,上映3天仅有700万元,排片不到3.3%。从远一点讲,《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一次别离》《艺术家》……这些奥斯卡获奖电影在中国市场均遭冷遇。不是这些片不好看,而是它们与目前卖座电影的类型不同。专家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要成立相应的艺术院线。因为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观众的口味一定不会是单一的。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战后70年反思录13德国篇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专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4版:慢病/新民健康
文艺片还需接地气 大导演应会讲故事
挺起“民族脊梁”  探寻“铁军”足迹
以喜剧方式演绎抗战传奇
抗战献礼剧《卧底》今开播
上海市老年书法展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23文艺片还需接地气
大导演应会讲故事
2015-09-01 2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