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劳动者一样,做老师的回报,有薪酬、假期和通过各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获取必要的报酬等等。但老师和普通劳动者有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在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去看望、慰问、帮助和照顾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回报”。然而,这种“回报”,对于刘怡慈老师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我们不能说“回报”绝对没有可能,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刘老师的学生,年龄基本上都比她大,都有可能比她“走”得早,再加上老人们早已退休,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多的“前途”和“资源”可利用。因此,她的“回报率”,其实是非常少的。
不知刘老师想到过这个问题没有?我估计她压根儿也没有。
一个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尤其是从事特殊教育的,当她决定为之奉献全副身心时,是不会考虑这些“回报”的,更何况,刘老师一干就是26年。她代表了教育界最高的思想境界!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刘怡慈这样的老师,当然,社会也应当给予这样“没有回报的老师”以必要的尊重和奖励。在今年教师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重申这样的话,绝不仅仅是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