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不要忌讳讲避孕知识
人格教育能更好地帮孩子控制自身性冲动
王蔚
  “照理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履行着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家长理应承担起孩子性教育的首要责任。但问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谈性色变’在中国家庭里还很普遍,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尤为明显。”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对青春期教育包括高中生的性教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她说,性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差异显著,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统一教学,因为青少年的心理状况、生理发育程度、性心理的体验等,都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特别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家庭的努力。

  徐老师在校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本身对性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性教育的认识程度并不乐观。以“家长对手淫问题的态度”为例,表示不知道有没有影响的占21.9%,认为没影响的占11.7%。再以“家长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为例,近四成家长不能准确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对艾滋病等相关的性病知识了解较少,很难给予孩子这方面的正确引导。

  徐老师还就“家长对孩子发生亲密性行为所能接受的最大底线”进行了调查,51.2%的家长认为是“牵手”,15.4%的家长认为是“接吻”,4.4%的家长认为是“抚摸(接触)身体敏感部位”,1.1%的家长认为是“发生性交行为”,另有27.8%的家长则认为“什么都不能”。这个调查表示,对于孩子一些亲密接触如接吻、抚摸和性交行为持“认可”的家长,总数也已达二成,如此开放的性观念,如果没有科学的性知识和性道德的约束,就可能会造成更为糟糕的局面。

  “相比较而言,美国家庭对孩子的性教育倒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徐教师说,有资料显示,据调查,绝大多数美国父母为了减少青少年计划外怀孕和防止感染性病、艾滋病,赞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性教育。家长从不忌讳给孩子讲关于避孕方面的知识,并主动帮助孩子了解生殖、避孕、性病和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识,教会青少年在性行为方面做出聪明的决策。当然,纯粹传授性知识是无法真正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行为,因此,当前美国教育也开始重视人格教育,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性冲动,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有意思的是,徐老师上的性教育课,会坚持男女生同班接受教育。“同学们将来都要为人夫为人妻,当然必须懂得一些异性的生理常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对方,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有趣的是,许多同学毕业后,有的已经当了父母,还会跑到学校来看我,说当年性教育课让他们受益匪浅。”她说。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懂“爱”不懂“艾” 青少年性知识怎么教?
老师半遮半掩 学生能学到啥?
男生女生,学校教你两性差异
家长不要忌讳讲避孕知识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5家长不要忌讳讲避孕知识 2015-09-13 2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